四、以園區建設為抓手構建“10+3”現代農業體系
(十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圍繞糧油等大宗農產品,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健全管理機制,實行“園長制”。研究制定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管理條例。到2025年,創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以上、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3000個以上。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建設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十七)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設一批產地初加工設施。培育一批優質白酒、糧油、肉制品、精制茶、果蔬、中藥材等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省級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實施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行動,培育一批行業領航企業,開展農產品加工中小企業梯度培育。
(十八)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加快發展鄉村現代物流業。按部署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發展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直銷和配送。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改造提升農產品市場。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加快發展鄉鎮生活服務業,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組織開展流動售貨車下鄉、汽車下鄉、家電下鄉、大宗商品以舊換新等活動。
(十九)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推進現代農業園區景區化建設,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特色景區和重點村。推進美麗休閑鄉村建設,培育省級農業主題公園和休閑農莊。發展森林康養、田園養生、鄉村民宿、中醫藥旅游、會展博覽等新產業新業態。
(二十)因地制宜發展現代林竹產業。支持發展竹、花卉苗木、木本油料、林草中藥材、工業原料林等特色林竹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現代林草產業園區。推進林下生態種植、養殖、采集等復合經營。推進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建設。到2025年,全省新增市(州)級以上林草產業園區33個,竹林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竹加工轉化率達到80%。
(二十一)扎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發展“川字號”勞務品牌,穩定和擴大外出務工規模。完善回引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深入貫徹《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全面落實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總承包單位代發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等制度。嚴格落實農民工欠薪工作屬地責任制,將其納入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的目標績效考核,對根治欠薪工作推進不力、欠薪問題嚴重的按規定進行通報。
(二十二)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聯合重慶市共同編制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啟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國家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優質道地中藥材產業帶、長江上游柑橘產業帶和安岳檸檬產區、渝南綿蠶桑產業帶、長江上游生態漁業產業帶,打造全球泡菜出口基地和川菜產業、茶產業、竹產業基地。加快成德眉資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