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全力保障生豬產業發展用地
科學規劃生豬產業布局,完善并嚴格落實生豬產業用地政策,將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物流、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生豬產業用地納入當地國土空間規劃。合理安排用地規模,滿足高于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的生豬產業發展及配套設施用地需求,對當前大型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等建設用地,在年度用地計劃中優先安排。對養殖區內符合環保要求的種豬場、規模養豬場,確因產業結構及規劃調整需關停的,區(市)縣政府應在其它養殖區安排搬遷重建用地,做到“占一補一”;對因設施設備陳舊落后不達標的養殖區規模養殖場,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其在原址進行升級改造或重建。〔責任單位:相關區(市)縣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公園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
八、強化生豬產業金融支持
統籌利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政策,重點支持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盡快恢復生產。構建生豬產業金融鏈,鼓勵企業創新融資方式,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農貸通”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為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提供供應鏈金融貸款服務。對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給予貸款貼息支持,貸款貼息比例為銀行當期基準利率的50%,每個貸款項目貼息不超過200萬元。積極優化調整疫病保險和價格指數保險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參保率,做到愿保盡保,應賠盡賠。〔責任單位:相關區(市)縣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成都益民集團〕
九、完善豬肉市場供應保障機制
強化監測預警,及時掌握豬肉市場供應及價格變動情況。加強區域合作,積極與生豬產區開展產銷合作,支持生豬屠宰和食品加工企業調運生豬及其產品入蓉。落實市級豬肉儲備制度,指導屠宰、冷鏈儲運企業維持常態化冷凍豬肉庫存,適時啟動豬肉收儲和投放,切實穩定豬肉市場供應。引導畜禽水產養殖場(戶)加快發展投入成本低、生長周期短、飼料轉化效率高的肉雞、肉鴨、禽蛋和水產品生產,多元化增加肉類供給,滿足市場消費。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發改委等六部門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實施意見的通知》(成辦函〔2017〕18號)相關規定,適時啟動價格臨時補貼聯動機制。對全市低收入群體按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緩解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的影響。〔責任單位:相關區(市)縣政府,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成調隊、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退役軍人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成都益民集團〕
十、嚴格落實責任加強組織保障
豬肉產品是“菜籃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民生,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區(市)縣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把穩定生豬生產作為當前一個時期重中之重的任務,抓好組織落實。承擔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任務的區(市)縣政府要制定實施方案,報市政府備案后組織實施。市級有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將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目標任務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確保目標任務完成。〔責任單位:相關區(市)縣政府,市政府督查室、市農業農村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本文件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附:成都市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任務分解表
區(市)縣 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任務(萬頭)
簡陽市 85
邛崍市 70
崇州市 45
金堂縣 45
大邑縣 45
蒲江縣 40
彭州市 35
都江堰市 20
新津縣 15
合 計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