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生豬產業發展用地
納入當地國土空間規劃
在保障生豬生產方面,《措施》提出,成都市將科學規劃生豬產業布局,完善并嚴格落實生豬產業用地政策,將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物流、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生豬產業用地納入當地國土空間規劃。
同時對于滿足高于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的生豬產業發展及配套設施用地需求,對當前大型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等建設用地,在年度用地計劃中優先安排;對養殖區內符合環保要求的種豬場、規模養豬場,確因產業結構及規劃調整需關停的,區(市)縣政府應在其他養殖區安排搬遷重建用地,做到“占一補一”;對因設施設備陳舊落后不達標的養殖區規模養殖場,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其在原址進行升級改造或重建。
另外成都市還將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農貸通”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為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提供供應鏈金融貸款服務。對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給予貸款貼息支持,貸款貼息比例為銀行當期基準利率的50%,每個貸款項目貼息不超過200萬元。積極優化調整疫病保險和價格指數保險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參保率,做到愿保盡保應賠盡賠。
鼓勵引進優良種豬
最高獎一頭補貼4000元
根據《措施》,成都市將重點支持國家、省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建設,支持企業開展種豬選育,提升種豬自主選育能力,對通過國家、省級畜禽核心育種場認定的育種企業,由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
同時成都市鼓勵種豬場、規模養殖場引進優良種豬,對種豬企業經批準從國外引進純外血原種豬的,由市級財政給予4000元/頭一次性補貼;從國內引進祖代(純種)種豬,由市財政給予1000元/頭一次性補貼;加大地方品種保護力度,對成華豬、雅南豬等地方品種資源場,每年給予30萬元保種補貼;支持建設種群備份場,每個場給予50萬元一次性補貼。
另外成都將積極支持企業自建規模養殖場或采取“大型企業+現代化育肥場”的模式,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積極支持現有規模養殖場提檔升級,改造提升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鼓勵支持企業在市外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
到2021年,成都市承擔地產生豬最低保有量任務的市、縣全面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作,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