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應長期怎么干?
姜楠:保障供應生豬產業振興才是硬道理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還是整個生豬產業發展。只有產業發展上去了,不管是供給,還是價格,都會逐漸穩定。
從產業振興上來看,最主要的還是要規模化和標準化養殖。對于規模比較大的養殖戶,要提倡他建立養殖小區,擴大標準化的程度;而對于規模比較小的,可以發展現代化的家庭牧場,不一定規模很大,但可以維持穩定效益。
要優化生豬產業的布局。之前,生豬運輸,各省之間都是活體運。現在,在大物流、大流通、全產業鏈發展的形勢下,可以從運豬轉向運肉,既能提升產業效率,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
王冠:抓緊恢復生產積極性為產能松綁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當務之急,還是要抓緊恢復養殖戶的積極性,來為產能“松綁”。
豬肉價格的變化,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民生基本面。7月份CPI的漲幅是2.8%,其中,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到了27%。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由豬肉價格傳導而來的經濟壓力會更加明顯。
眼下,非洲豬瘟疫情得到相對良好的控制,要有效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得靠各種措施手段進一步協同發力,包括取消臨時性措施等。養殖戶的信心上來了,產能才能跟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