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肉價還有哪些招?
姜楠:多原因疊加造成豬肉供應緊張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確實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次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偏緊造成的。
造成這種供應偏緊最主要的因素,一個是從去年8月份以來的非洲豬瘟疫情,對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導致了存欄量的下降;另外,還有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導致現在供求偏緊的形勢。
王冠:多措并舉遏制漲勢價格仍將高位運行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馬上進入到國慶和中秋的雙節了,這是豬肉消費的高峰。豬肉的消費,大概占到國民肉類總消費的60%,在這種情況下,供給的壓力也比較明顯。但肉豬養殖,從懷孕、育肥到出欄,大概需要13個月。
所以,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更為有效的控制,包括生產積極性得到恢復,生豬生產的市場保障方面,從中央到地方,也有了相應的工作部署。但是,這些措施見到效果,還需要時間。所以說,肉價漲幅可能會趨緩,但高位運行的態勢,可能還會保持一段時間。
姜楠:多管齊下穩定肉價有辦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大家可以看到,各個部委開始出臺一些相應的措施,從生產、流通、消費、輿論宣傳等各個角度都在采取辦法,來穩定豬肉價格。可以說,穩定豬肉價格是有辦法的。
從生產角度,政策的制定可以給養殖戶非常明確的信號。之前,養殖戶可能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市場行情的影響,都不敢補欄。現在政策非常明顯,國家提倡補欄,促進生豬養殖,養殖戶在補欄方面沒有了顧慮;再有,對非洲豬瘟疫情,現在我們已經有很多措施,逐漸地去認識它、了解它,進行防控,這些措施對恢復生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