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十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支持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家庭工業。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參與財政項目申報和實施。加快制定實施細則,推動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創建示范性家庭農場,按照自愿原則開展家庭農場登記。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力度,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加強認定管理,強化政策扶持。
(十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探索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金制度,嚴禁農用地非農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
(十五)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采取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服務。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鼓勵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扶持發展壯大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防汛抗旱專業隊、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
(十六)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積極穩妥開展試點,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要求,創新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農服務的生力軍。支持供銷合作社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現代流通網絡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