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推進“10+3”現代農業體系建設
(十七)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園區。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突出抓好糧食園區培育,完善園區分類創建和考評標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新認定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現代林竹產業園區和農業科技園區。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十億元鎮,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加快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種植園地分類優化改造,探索推廣低質低效經果林騰田上坡、糧經復合高效種植、稻漁規范種養等模式,盤活“四荒”地、恢復冬水田,建設以糧為主、糧經統籌、種養循環、“五良”融合的現代農業園區和“魚米之鄉”。
(十八)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完善農產品產后初加工基礎設施,提高鄉村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培育壯大一批對鄉村振興帶動效果明顯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深化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建設。推動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龍頭企業在鄉鎮建立“第一車間”。
(十九)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持縣域綜合商貿服務中心、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村級連鎖商店和日用品便利店等建設。整合郵政、供銷、快遞等資源,加快縣鄉村三級電商和寄遞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中心鎮農貿市場建設。培育壯大農村電商市場主體。
(二十)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進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和天府旅游名縣、名鎮、名村建設,認定一批休閑農業重點縣,培育省級農業主題公園和休閑農莊。積極發展縣域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發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
(二十一)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一組一場”目標,實施現代農戶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繼續開展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實施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開展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級聯創和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繼續開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區)培育行動。制定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措施。
(二十二)深化農業開放合作。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支持打造一批川渝毗鄰地區現代農業合作園區和成德眉資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園區。加快建設中法、中智等農業科技園。擴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培育壯大農產品外貿主體,探索建立農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第八屆四川農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