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做好2022年“三農”重點工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2022年1月25日)
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抓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落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一、保障糧食安全,提高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
(一)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貫徹落實《四川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全面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糧食安全主體責任。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目標未完成的市(州)、縣(市、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分類考評激勵中不得評為先進或優秀。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動態監測,建立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情況通報機制,對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在相關涉農項目安排上將糧食貢獻率作為重要考量因素。持續開展撂荒地專項整治,完善推動進一步盤活撂荒地的獎懲措施。開展糧食節約行動。
(二)穩定提高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710億斤以上。落實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和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目標價格補貼、種糧大戶補貼政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產糧大縣全覆蓋。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組織開展“稻香杯”暨農業豐收獎評選活動。積極助推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加快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糧食園區。
(三)落實國家大豆振興計劃。開展大豆科技自強縣建設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試驗推廣。大力發展油料作物生產,深入實施“天府菜油”行動。支持建設木本油料產業集中發展帶。
(四)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加強生豬產能調控,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確保生豬出欄數量穩定在6000萬頭左右。推動牛羊禽兔產業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措施。穩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支持彭州加快建設“中國西部菜都”,提高蔬菜應急保供能力。健全“菜籃子”主要產品價格監測和預警機制。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健全農產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五)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各市(州)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嚴格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分類明確耕地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確保“良田糧用”。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不與糧爭地。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將一般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要做到年度“進出平衡”。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建立健全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程監管機制,確保補充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實現補充耕地產能與所占耕地相當。完善跨市(州)補充耕地統籌管理辦法。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測,探索推行“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全覆蓋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和改變耕地用途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農村土地分級審查審核和風險防范機制。
(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嚴格按照“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定高產、生態友好”的標準,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4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40萬畝。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力度,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財政補助資金每畝共計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所得收益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按照中央部署啟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及前期工作,全面啟動“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水庫除險加固。完善現有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整合資金解決好農業生產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在新建重大水利工程沿線同步規劃、同步建設農田,增加水田面積。加強“五小水利”工程規劃建設和運行維護管理,推進機電(太陽能)提灌站、提灌設施建設和老舊提灌站更新改造,強化山坪塘運行維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