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地方政府也參與其中。“我是嘉陵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陶剛,我們有30萬斤耙耙柑成熟了!”2月17日,四川南充嘉陵區一片果園里,區農業農村局局局長陶剛,對著鏡頭為全區30萬斤耙耙柑網上找銷路。
而在全省層面,我省正著力布局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體系,打造現代化供應鏈。2月24日,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于做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領域補短板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重點建設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鄉鎮田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村級倉儲保鮮設施。
出口受阻,國內市場仍需關注
疫情發生以來,流通受阻的不僅是國內水果市場,水果出口也面臨著層層阻礙。
“每年我們有700萬斤晚熟柑橘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但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這部分水果無法運出,只能轉向內銷。”成都鮮農紛享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偉告訴記者,這批原打算出口的果子有更高的種植和管理標準,因此價格相對于國內市場的果子每斤要高出十多元,“這個價格目前國內市場還難以接受,銷售還存在很大阻礙。”陳偉說。
“我國一直都是水果種植和消費大國,所以種植戶和企業也要多關注國內市場。”針對疫情影響國內水果出口,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長郭曉鳴給出了建議,“先要準確地了解到國際市場需求。以蘋果為例,在一些國家,當地認為的最優質蘋果的口感較酸,和國內完全不同。所以國內出口商可以和當地的生產商對接,要充分了解到國外市場的準確需求。”
此外,郭曉鳴認為要嚴格出口標準,同時要注重國際出口的市場分散化。“過度集中于一個國家,不利于市場風險的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