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在此一舉
養定遠黑豬的農戶慢慢多了起來,闞緒良開始琢磨一個問題,怎么繼續保持產品的差異化,引領當地行業的發展。2015年年初,闞緒良來到北京、上海等地市場考察,這一趟打開了闞緒良的視野。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肉類市場中,闞緒良發現了雪花牛肉。雪花牛肉是從牛的品種到養殖方法都加以改良才能獲得的。因為口感好,產量少,被定位為高端牛肉銷售,價格從一斤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闞緒良很羨慕。那有沒有雪花豬肉呢?他找專家一打聽,雪花豬肉還真能培育,但是難度可不小。
闞緒良決定嘗試一把,自家的豬肉能不能做出差異化,就在此一舉了。
按照專家的說法,豬在10個月大前要增肌,加大運動強度。闞緒良就挑出五十頭豬,當這些豬長到3個月大時,就會被帶到集訓場里。集訓場有坡度,下坡時,豬得一路小跑,爬坡時,也格外費力。雖然以前豬也活動,但頂多走走路、打打滾,而在集訓場里,每頭豬每天都能運動兩個小時。
運動7個月后,就進入到囤肥期。這時的豬可就愜意多了,不僅能聽音樂,闞緒良還要給每頭豬每周喂半斤左右的小龍蝦和魚,來增加營養,補充蛋白。
2016年8月,第一批實驗豬出欄了,闞緒良很興奮,可當他看到肉時,卻被潑了一盆冷水。豬肉大理石花紋很不明顯,看起來就跟普通的豬肉差不多。花了13個月試養,投入10多萬元,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消息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闞緒良成了大家的笑話。
闞緒良投喂的都是精飼料,還專門雇工人趕豬集訓。計算下來,每頭豬的養殖成本,要比正常養殖多花一千多元。可到頭來,還是不見雪花豬肉,闞緒良的壓力非常大。那段時間,他整宿整宿睡不著,整個人就像是被霜打的茄子,頭發也白了。
但即便如此,闞緒良也不想放棄。他把第一批試養的豬,當作普通定遠黑豬賣掉了。2016年8月,他又選出一百多頭豬開始試驗。這一回,有專家給他支了一招,說問題有可能出在囤肥時間上,可以嘗試著延長囤肥時間。但是延長多久,沒人能說得準。闞緒良就想了個笨辦法,這100多頭豬,養到不同時間,分批次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