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一)全力奪取糧食豐收。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壓實責任穩面積。嚴格開展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將糧食、大豆和油料生產目標任務下達各省份,著力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統籌要素提單產。深入實施全國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分品種制定落實好集成配套推廣工作方案,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實施綠色高產高效行動,擴大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啟動小麥單產提升行動。開展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強化扶持穩收益。推動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稻谷補貼。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產銷協作。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鼓勵地方探索建立與農資價格上漲幅度掛鉤的動態補貼辦法。
(二)鞏固大豆油料擴種成果?v深推進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確保大豆面積穩定在1.5億畝以上、油料面積穩中有增。多措并施穩大豆。實施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糧豆輪作等政策。引導東北地區合理輪作減少重迎茬,支持推廣種子包衣、接種大豆根瘤菌等技術。用好帶狀復合種植補貼,確保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游等適宜地區推廣面積穩定在2000萬畝。啟動實施大豆單產提升工程。支持東北地區發展大豆等農產品全產業鏈加工。多油并舉擴油料。支持利用冬閑田增加油菜面積,合理輪作發展春油菜。實施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三年行動,在油菜主產縣整建制集成應用單產提升關鍵技術。在黃淮海和北方地區輪作倒茬擴種花生,因地制宜發展油葵、芝麻等特色油料生產。積極推進節糧減損,開展“減油增豆”科普宣傳,引導逐步降低食用植物油超量消費,提高大豆及其制品消費。
(三)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優化調整生豬產能。完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適度放寬調控綠色區間下限。督促地方穩定用地、環保、貸款等基礎性支持政策。推進草食畜牧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穩定牛羊肉基礎生產能力。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推動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扎實推進糧改飼,建設高產穩產飼草料基地。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四)推進現代漁業發展。發展水產健康養殖。制定全國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穩定養殖水面空間。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行動,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積極發展貝藻類養殖。拓展漁業發展空間。積極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鹽堿地水產養殖。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做優做強遠洋漁業產業鏈供應鏈。推進漁船和漁港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沿海漁港經濟區。完善休禁漁期制度,分海區鞏固擴大專項捕撈許可范圍,規范增殖放流。加強漁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風險警示。
(五)統籌抓好棉糖膠生產。調優棉花。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與質量掛鉤政策。穩定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提升糖料。加大糖料蔗種苗和機收補貼力度,加快補上脫毒健康種苗應用、機械化收獲短板,建設糖料蔗高產高糖基地。鞏固橡膠。實施天然橡膠資源安全穩定供應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探索推廣應用智能割膠機械,加快天然橡膠老舊膠園更新改造,建設特種膠園。
(六)提升設施農業水平。制定做好全國“菜籃子”工作指導意見,修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實施細則,壓實“菜籃子”產品保供責任。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遴選一批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及基地。推進設施種植升級。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設施改造提升,在大中城市周邊建設一批設施種植標準化園區。在保護生態和深度節水的前提下,支持西北寒旱地區和戈壁地區發展現代設施蔬菜產業。提升設施養殖水平。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因地制宜發展樓房養豬、疊層高效養禽等立體養殖。推進集中連片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積極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建設一批智慧農業引領區,推動規;r場(牧場、漁場)數字化升級。深入實施智慧農業建設項目,建設國家智慧農業創新中心。健全智慧農業標準體系,推動建立檢驗檢測、應用效果評價和統計監測制度。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探索開展大食物監測統計,推介大食物開發典型案例。
(七)強化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茖W防范氣象災害。加強災害性天氣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防災減災技術意見和工作預案,做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落實防災減災、穩產增產等關鍵措施。加強病蟲和疫病防控。實施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體系,統籌推進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推進重點人畜共患病源頭防控。加強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深入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建立防災救災農機儲備和調用制度,加強基層農業防災減災隊伍建設,研究建立區域農業應急救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