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
一是有序開發特色資源。發布并組織實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積極引導小眾類、多樣性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鄉村產業發展,開發鄉土特色文化產業和創意產品,保護傳統技藝,傳承鄉村文化根脈。開展鄉村特色產業監測分析,引導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集中資源,集合力量,引導各地建設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中藥材、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種養基地。創新發展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建設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倉儲加工物流等全產業鏈條,加強質量管控和品牌宣傳,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的質量效益水平。2020年,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是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發揮鄉村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小而精、精而美的鄉土特色產業,推進特色資源有序開發、規模開發。優化特色產業布局,認定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推進特色農產品“產加銷服”“科工貿旅”一體化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村產鎮融合,促進全產業鏈首尾相連、上下銜接、前后呼應,實現串珠呈線、塊狀成帶、集群成鏈,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一省一業”發展格局。2020年,建設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產值超5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縣、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強鎮、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強村。
四是培育鄉土特色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的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加強特色產品展覽展示,提升特色產品知名度。發掘一批有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的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加強宣傳推介。舉辦“一村一品”交流活動,開展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主體身份化、營銷電商化“四化”試點,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四、壯大龍頭企業隊伍,構建鄉村產業發展“雁陣”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隊伍。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加強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按照“退一補一”原則,遞補成長性好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地方培育龍頭企業隊伍,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格局,形成鄉村產業“新雁陣”。2020年,遴選并推介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推介一批龍頭企業典型案例和全國優秀鄉村企業家。
二是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創新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實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