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丁方麗第一次踏上甘孜高原。這片土地離天空很近,云朵仿佛伸手就能碰到,90%左右住著藏族百姓,他們熱情好客。丁方麗還發現,平原上的人到了這里,呼吸就成了一件難事,甘孜高原除了氧氣稀罕,蔬菜也很少見。正如盛珂所說,當地人頓頓吃“老三樣”:牛肉,土豆,還有青稞。青菜在這里是十分金貴的,最普通的小白菜,一斤都要賣到17元,比肉還要貴。
盛珂告訴丁方麗,他老家山東省壽光市,是全國有名的蔬菜之鄉,大棚種植蔬菜的技術非常成熟,他心里一直有個念頭,能不能把山東的蔬菜大棚搬到高原上來,讓這里的老百姓也能吃上新鮮蔬菜。丁方麗非常看好盛珂的想法。
有了在高原種菜的打算后,丁方麗開始在當地考察了解情況,想找出種菜難的根本原因。她發現,甘孜高原冬季長,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特殊的氣候條件,確實增加了露天種菜的難度,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地缺乏先進的種植技術。也有人想過用大棚來種植,但是平原的大棚到了高原要怎么調整,沒有現成的經驗,當地人又不懂,怕建大棚投資太大,都不敢貿然嘗試。
整個甘孜藏族自治州,總人口有100多萬,多數蔬菜都靠外購,市場需求巨大。丁方麗看到商機。這趟甘孜高原之行,在丁方麗和盛珂心里,埋下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要在這片土地上種出菜來,讓甘孜的老百姓不再為吃菜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