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號文件刊出后迎來各個媒體的轉發,作為行業垂直媒體人,筆者也就此發表一些簡短看法:
機會1:糧食整體播種面積不會減少,農資剛需依舊存在。除了傳統大田作物,還要關注棉花、大豆、油菜、糖料蔗、優質牧草的市場機會。
(一)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二)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恢復啟動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將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范圍覆蓋到劃定的所有保護區。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與現代化建設。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加強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三)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生產,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和全程機械化。積極發展木本油料。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升級改造中小奶牛養殖場,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產。二(五)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將稻谷、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提質增效基礎上,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
機會2:種業市場機會巨大,通過品種改良帶來農戶綜合收益提升,同時也將引導農戶對品質農資的投入。文件指出繼續組織實施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加快選育和推廣優質品種。
機會3:關注小眾作物市場潛在農資市場機會,尤其縣域特色作物。四(一)特別提到,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
機會4:關注農資產業鏈,是時候整合資源一起來服務農業市場。產業鏈端國家會扶持一批企業,農資商在部分環節有望參與。四(二)提到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盡可能把產業鏈留在縣域,改變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四(三)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技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機會5:農資互聯網的機會,行業內大豐收、農一網、農村淘寶等一批有影響力的農資互聯網企業將會有更多發揮空間。四(四)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
機會6:五(四)提出完善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完全成本保險即保險金額覆蓋物質與服務費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的農業保險。完全收入保險即保險金額體現農產品價格和產量,覆蓋農業生產產值的農業保險。通俗講,之前商業保險可能只賠400,但現在有望賠到1000以上。此項旨在保證農戶的基本利益,保證了農資投入的信心。
機會說完,說一個影響。繼續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國家總的戰略是繼續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包括繼續擴大休耕制度,此項對化肥產業影響可能比較大。作物結構的調整,未來新型肥料市場依然存在很大機會。
本文作者:周邱林,來源:農資頭條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