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推進農村依法治理
(二十七)完善涉農法規。加強黨委對地方立法工作的領導。開展四川省集體林權流轉管理條例立法調研,推動加快出臺四川省農村公路條例、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研究推動《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辦法》等涉農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修訂完善。推動將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等列入立法計劃。
(二十八)加強法律法規實施和法治宣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合理配置執法力量,積極探索農林水利等領域內的綜合執法,建立涉農行政職權職責目錄,加強行政權力監督。建立健全涉農部門依法行政考核評議機制、違法決策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加強農資市場和農產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增強各級領導、涉農部門、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法治觀念,引導和支持農民依法理性表達合理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擴大農民工法律援助受援范圍。
(二十九)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加強農村黨組織和黨風廉政建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化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嚴肅農村基層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嚴肅處理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堅決查處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開展基層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健全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經費保障機制。引導村民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兩委”職責和村務決策管理程序,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深入推廣“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對鄉鎮、村財政涉農資金項目開展專項審計監督檢查,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激發農村社會組織活力,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農村專業協會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大力發展民事調解、文化娛樂、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社區性社會組織。加強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關愛和服務。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事關我省農村全面小康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增強深化農村改革的緊迫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以改革促發展、促穩定,切實加強領導,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科學編制“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搞好多個規劃有機銜接,統籌謀劃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決策,加強督促檢查落實。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持不懈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增進群眾感情,不斷提高“三農”工作水平。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三農”的積極性,營造良好氛圍。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埋頭苦干,努力走在改革前列,為全省廣大農村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