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設幸福美麗新村
(十九)實施幸福美麗新村“五大行動”。大力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繼續推進全省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范縣建設,啟動第三輪示范縣建設,重點向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傾斜。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加大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建設推進力度。制定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目錄,支持工商資本與村集體采取多種方式改造空心村。加大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完善傳統村落名錄,開展傳統民居調查,落實傳統村落和民居保護規劃,整體把握新建、改造、保護的關系,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二十)大力推進農村廉租房建設。把農村廉租房建設放在新農村建設的突出位置,以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全面啟動農村廉租房建設試點。建立準入機制,著力解決好農村無能力建房特困群眾的住房問題。創新建設模式,采取在聚居點新建、改造現有集體閑置房產和租賃農民閑置房屋等多種方式建設農村廉租房。繼續實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扎實推進農村住房建設。新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分配向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圍繞農村廉租房建設規劃,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二十一)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軟硬件投入力度,因地制宜保留并辦好村小學和教學點,支持鄉、村兩級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計劃。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補償方案,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大力發展農村社會養老服務,探索建立農村社會化養老服務機制。落實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障制度間的轉移銜接政策。強化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探索建立鄉鎮政府職能轉移目錄,將適合社會興辦的公共服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繼續加強“1+6”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二十二)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推進農村垃圾專項整治,加大工作力度,確保2015年通過國家驗收。開展農村小流域及河塘綜合整治。推廣節水、節肥、節藥技術,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村污水處理。嚴防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下鄉,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評價體系,推動環保服務由縣級向鄉鎮延伸。開展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及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范,按照規定享受相關財稅政策?偨Y推廣院落整治做法,積極推廣“微田園”建設。推進村鎮綠化建設。
(二十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并重,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弘揚傳統美德,引導農民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加快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建設。扎實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活動。挖掘保護農耕文化,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編寫村史,提升已有的縣、鄉、村三級博物館陳展水平,傳承耕讀文明。發展農村文化產業,培育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