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1.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條件、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國內糧食生產,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更加積極地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面積底線、保證一定的口糧自給率。增強全社會節糧意識,在生產流通消費全程推廣節糧減損設施和技術。
2.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3.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產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科學確定重要農產品儲備功能和規模,強化地方尤其是主銷區的儲備責任,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產品政策性收儲。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體系,抓好牛羊肉生產供應。進一步開展國家對農業大縣的直接統計調查。編制發布權威性的農產品價格指數。
4.合理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抓緊制定重要農產品國際貿易戰略,加強進口農產品規劃指導,優化進口來源地布局,建立穩定可靠的貿易關系。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進出境動植物檢驗檢疫,打擊農產品進出口走私行為,保障進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國內產業安全。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農業生產和進出口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為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服務的金融品種和方式。探索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基金和海外農業發展基金。
5.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支持標準化生產、重點產品風險監測預警、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大批發市場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力度。加快推進縣鄉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規模化養殖、水產健康養殖等創建活動。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制度,開展示范市、縣創建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