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此次專題報告意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玉米市場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對玉米供需端各個方面的影響,其二是疫情對玉米市場分析邏輯的影響。
對于前者而言,其對供應端的影響主要在于農戶售糧、貿易商收購及其貿易流物流運輸,在非洲豬瘟導致中下游低庫存運行下,其影響較大,這也推動了近期國家啟動政策性玉米庫存拍賣來增加市場供應。
其對需求端的影響包括三個方面,深加工需求方面總體偏空,其中玉米酒精增加而玉米淀粉下降,但玉米深加工中酒精占比及玉米酒精中工業酒精占比均偏低;豬料需求方面整體中性偏多,因疫情影響人員流動性降低非洲豬瘟復發風險;禽料需求則短多長空,短期更多影響禽類產品出欄和淘汰,導致存欄增加。長期則源于禽類產品價格下跌,養殖利潤下滑,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下降。
對于后者而言,需要先回顧一下年報的邏輯,即預計國內玉米供需存在缺口,需求有望得到恢復,后期國內玉米市場有望進入新一輪庫存周期,特別是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這將帶動期現貨價格上漲。而自新作上市以來需要重點關注三個階段,目前已經進入第二個階段,即節后售糧壓力釋放的階段,主要留意農戶余糧和中下游補庫意愿。
新冠肺炎疫情對玉米市場分析邏輯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是總體邏輯,這主要體現在供需平衡表上,我們雖小幅下調需求,相應下調年度供需缺口,但不影響總體邏輯判斷。當然,需要特別留意兩個方面,即疫情持續超預期帶動遠期需求大幅下滑,及國家政策性拋儲大量增加市場供應,這會導致國內玉米供需可能出現類似于去年的情況。
其二是市場節奏,重點在于分析疫情對預期節奏的影響,在我們看來,玉米期現貨價格或呈現N型走勢,即在疫情持續階段供應端影響更大,現貨價格有望帶動期價偏強,甚至不排除繼續上漲的可能;在疫情解除之后,供應端恢復,農戶余糧特別是地趴糧壓力顯現,而中下游已經歷一波被動補庫,階段性供需寬松有望帶動期現貨價格出現回落;而在余糧壓力釋放之后,中下游或將進入新一輪補庫階段,帶動期現貨價格再度上漲。
綜上所述,我們維持謹慎偏多觀點,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繼續持有前期多單,如無前期多單,則建議等待節后農戶售糧壓力釋放之后再行擇機入場。
1新冠肺炎疫情對玉米市場供需端的影響
一、供應端
眾所周知,年后新冠疫情擔憂愈演愈烈,多地出臺嚴格限制出行的措施,這會影響玉米購銷,包括農戶售糧、貿易商收購及其玉米貿易物流運輸,使得國內玉米供應不暢。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去年非洲豬瘟疫情肆虐,市場對需求預期偏悲觀,行業整體維持低庫存運行,這也加劇了短期供需偏緊的格局,天下糧倉數據顯示,北方港口玉米庫存和年后深加工企業庫存顯著低于過往年份同期水平。
供需階段性偏緊帶動節后玉米現貨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南方港口現貨價格上漲100元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于2020年2月4日宣布啟動政策性玉米庫存拍賣來補充玉米市場供應,2月7日計劃投放2016年產玉米295.7609萬噸,實際成交107.8182萬噸、成交率36.45%。最高價2180元/噸,最低價1700元/噸,平均價1919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