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農高會期間,來楊凌參加農高會的山東寶來利集團公司、安康鴻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省內外20余家知名企業帶著260多個空缺的技術和管理崗位,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畜牧獸醫類專業畢業生,卻無功而返。因學校該專業2011屆139名畢業生已經全部“名花有主”,其中有100多名學生早在兩年前就被北京偉嘉集團、北京大北農集團、西安青松牧業、楊凌富士特等企業以訂單培養的形式預定。
記者認為,在當前全國高校畢業生普遍面臨就業難的背景下,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高就業率與高質量就業的背景,一方面是行業市場迅速發展帶來的人才需求剛性增長,另一方面則是視農業為弱勢產業傳統觀念影響下的招生不足。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領導及相關教師的贊同。
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09年,該學院畜牧獸醫專業計劃招生116人,第一志愿填報者僅70人;2010年計劃招生113人,第一志愿填報者為84人。即便如此,第一志愿填報者入校后也并不一定就讀這一專業。因為學生進校后還可再次選擇專業,而該校畜牧獸醫專業錄取分數相對較低,一些學生以第一志愿填報僅僅是作為入學的“跳板”而已。
分析該專業招生不足的原因,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曹毓剛認為,目前,部分考生及家長對農業類專業的認知存在誤區,這是最主要原因。而且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這種現象越普遍。曹毓剛說,城里孩子一般不會選擇學農,就連農村考生,也是畏農如虎。主要表現在:一是認為農科專業就是培養有技術的農民,地位不高;二是認為生產經營價格低廉的農產品,收入不高;三是認為與農民和土地打交道,環境不好。因此,許多農家子弟將上大學作為跳出“農”門的捷徑,畢業后更是很少從事與農業相關工作。
事實上,農業已今非昔比,現代農業的概念已遠遠超出人們傳統所認為的種菜種糧、養豬養雞的范疇,已經逐步走向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同時,我國接連出臺的一系列“三農”政策也為農業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即以畜牧獸醫專業為例,現在除了對畜牧業服務之外,在食品衛生檢疫和進出口檢疫、醫學相關的實驗動物,以及觀賞動物的診療等各方面都有新的方向和延展,專業的就業面也比以前擴展了許多。
在中西部一些地區的農業院校,像畜牧獸醫這樣的純農學專業,一方面是畢業生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則是招生明顯不足,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如何解決?
就此,曹毓剛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農村建設以及現代農業的發展,這一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就當前而言,一方面應加大對現代農業的宣傳力度,積極引導青年學生理性選擇專業,另一方面,學校可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體制模式,主動適應社會人才需求,與企業合作,積極開展在崗人員的培訓,即由企業招聘人員,委托學校進行定向培養,將企業的實踐教學與學校的理論教學相結合,培養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From:xumuren by fcltu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