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老鷹,李云峰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在養雞場里養狗、放鞭炮等,可都沒有解決問題。鷹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抓捕或傷害。為了驅趕鷹,李云峰甚至還在養雞的山上搭建了一個這樣的瞭望臺。
場長:運氣好的話,二十多分鐘,它就會來了。我只要聽著雞的聲音我就知道鷹來了,鷹來了我一下子鉆出來,馬上放一個鞭炮。它就會被嚇跑了。
老鷹怕人,這個辦法看似能夠防鷹,然而李云峰的養雞場分布在幾座山坡上,有幾十個片區,互相之間距離很遠,不可能在每個片區都派人瞭望,無奈之下,只能放棄這個辦法。
李云峰:你不可能(在每個片區都)去請一個人,從早上上班到晚上下班,為了去看鷹,那你劃不來了的。
老鷹的問題已經困擾了李云峰兩年多,就在記者來采訪時,李云峰告訴記者他現在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這天一大早,李云峰帶記者來到當地的一家農貿市場。他的辦法就是在這個市場里找到的。
李云峰:我要公的,可不可以帶我到農戶家里去買?
活禽經銷商:農戶家里啊?
李云峰:嗯,我可以出三倍的價錢去買這個鵝,我買回去是要放在家里看家護院的。
李云峰從朋友那里聽說,鵝是看家護院的高手,為了買到比較兇的公鵝,李云峰寧愿出3倍的價錢。
李云峰:想挑猛一點的,兇一點的,這樣看家護院的本領可能會更好。
商販:兇一點的要老鵝,你知道嗎?一般鵝看家護院它是喂養的越老才會看一下。
鵝好斗,領地意識很強,遇到危險就會大叫,從而起到警示作用。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農民養鵝防黃鼠狼、防老鷹的先例。李云峰挑選了一批公鵝放到養雞場。那么這個辦法究竟能不能解決防鷹的問題呢?其實,鷹帶來的損失并不是李云峰遇到的最大災難。
2017年7月,一場暴雨引發了瀘溪縣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李云峰的養雞場、種植基地全部位于重災區內。這是李云峰在洪水受災期間拍攝的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他的蔬菜大棚受災很嚴重。
李云峰:洪水把這個棚子,整個覆蓋了。水流也很急,整個這一片全是洪水。包括這外面的房子,那里學校,那里還有養龍蝦的,他們整個全都沒了。
當時,洪水已經完全淹沒了李云峰的種植基地,可他顧不上多想,冒著危險趕到養雞場,可眼前的景象讓李云峰徹底絕望了。
場長:洪水一下來,雞只要在旁邊,就把它帶走了。
李云峰:我們當時站在那個地方,看著這個洪水,基本上蓋過我的頭了。我們就趕緊往那邊走,當時走到那邊上,有5個雞棚全都沖沒了。
這場洪水,沖走了李云峰已經準備出欄的1萬多只雞,淹沒了500畝蔬菜和水稻,還摧毀了100畝大棚,損失接近200萬元。當初回鄉創業,本身就頂著所有人的反對,現在賠了這么多錢,李云峰很沮喪。那段時間,他幾乎整夜整夜地失眠。
面對災難,李云峰決心重新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災后重建,蔬菜大棚和養雞場又投入生產。
按照傳統的銷售方式,雞出欄時可以聯系家禽經銷商上門來收,可這種方式一般是走傳統的農貿市場渠道,價格不高。李云峰采用山林散養的模式,養殖周期長、損耗大,如果按照普通市場價格賣,根本沒有利潤。為了賣出高價,李云峰想避開傳統市場渠道,直接供應終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