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長期致力于長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育與治理”和“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重點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恢復與全球變化、環境治理與清潔生產、天然藥物與生物制劑、生物質能源與循環利用、作物育種與生物農藥等六大學科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工作。下設天然藥物與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生態研究中心、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應用與環境微生物研究中心、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是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山地生態恢復與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環境與應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以及環境微生物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建有包括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站-茂縣山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在內的多個野外站(點),主編出版《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和《AsianHerpetologicalResearch》。研究所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高級科技人員140余人,并具有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藥物化學、藥理學等7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藥物化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制藥工程和生物工程等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研究所先后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余個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地奧心血康”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實現規模產業化,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招聘計劃
現面向全球,廣納英才。
一、2015年度招聘計劃
序號 | 學科方向 | 崗位 | 人數 | 學歷學位 | 備注 |
A1 | 生物醫學材料 | 中級 | 1 | 博士 | 在天然高分子自組裝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方面有工作經驗者優先。 |
A2 | 分析化學或材料化學 | 中級 | 1 | 博士 | 在相關領域主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3篇以上,有生物芯片工作經驗者優先。 |
A3 | 天然藥物化學/天然有機化學 | 中級、副高 | 1 | 博士 | |
A4 | 有機合成/藥物合成 | 中級、副高 | 1 | 博士 | |
A5 | 藥理學、分子生物學 | 中級、副高 | 1 | 博士 | |
A6 | 有機化學/藥物合成 | 中級 | 1 | 博士 | |
A7 | 制劑/分析化學 | 中級 | 1 | 博士 | |
B1 | 植物與土壤界面生態學研究 | 初級或中級 | 1 | 碩士及以上 | (1)植物分類或相關專業,(2)有豐富的野外植被調查經驗 |
B2 | 植物與土壤界面生態學研究 | 中級或副高 | 1 | 博士或博后 | 林學、生態學、土壤學 |
B3 | 植被生態/植物群落生態 | 中級 | 1 | 博士或博士后 | |
B4 | 草地氮循環 | 中級 | 1 | 博士或博士后 | 林學、生態學、土壤學 |
B5 | 生態系統網絡研究 | 中級 | 1 | 博士或博士后 | 地學、生態學、土壤學 |
B6 | 植物系統分類 | 初級或中級 | 1 | 碩士或博士 | 具有獨立帶隊野外考察和鑒定植物標本的能力 |
C1 | 動物生態學 | 中級或副高 | 1 | 博士 | 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者優先 |
C2 | 分子神經生物學 | 中級或副高 | 1 | 博士或博士后 | 有生物感知機制研究者優先 |
C3 | 生物信息學 | 中級或副高 | 1 | 博士 | |
D1 | 作物遺傳育種 | 中級 | 3 | 博士 | |
D2 | 植物生理生化 | 中級 | 1 | 博士 | |
D3 | 農學或中藥學 | 中級 | 1 | 博士 | |
D4 | 生物學 | 中級 | 1 | 博士 | |
D5 | 作物栽培學 | 中級 | 1 | 博士 | 有工作經歷可優先考慮 |
E1 | 微生物或生物工程 | 中級 | 2 | 博士 | |
E2 | 植物學或環境修復 | 中級 | 2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