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傾家蕩產,卻在兩年內迅速翻身,王秀琴到底有什么致富高招?她又為何直到今天才愿意公開露面?這里面究竟隱藏了什么樣的人生故事?經過兩年的沉淀,王秀琴終于愿意敞開心扉,一一向記者講起。
這里是遼寧省丹東市孤山鎮廟嶺村,17歲的王秀琴隨母親改嫁到了這里。因為家里窮,王秀琴高二便輟學回家,靠舅舅擔保的兩千元貸款,在這里養起了300只蛋雞。由于是周圍地區第一個養雞個體戶,這批雞讓王秀琴凈賺了一萬五千元。王秀琴成了十里八村最早的萬元戶,還上了報紙出了名。
王秀琴:別人說你上報紙了,養雞姑娘,看了之后都挺羨慕,這個女孩真能干。
原村支部書記呂長經:我在村里面(當村支部書記)的時候,我們村全部養雞業是36萬8千4百只,就這么一個小村,都是她帶起來的,挺有水平的,都找她輔導。
看到養雞有錢賺,全村人都跟著養,王秀琴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雞姑娘。上世紀九十年代,雞蛋行情好,利潤高,王秀琴將賺到的錢全部用于擴建雞場,2003年時,雞場規模擴大到了兩萬只。王秀琴干勁十足,一天不去雞舍就會魂不守舍,看到小雞仔就打心眼里喜歡。即使懷孕了也每天在雞舍里東忙西忙,2003年12月,就在她臨盆快要生產的那天還在照看雞舍,緊急關頭,險些釀成大禍。
王秀琴:人家說肚子疼,我也不說疼,就說,行,不疼。早上覺得疼的時候,我婆婆說你上醫院看一下,我說不了,來不及,結果上醫院的時候,兒子生出來,吸口氧,差點就憋死了。
險些把兒子憋死,王秀琴很是愧疚,她默默地發誓,以后一定要讓兒子過上好的生活。為了兒子,王秀琴更加拼命的養雞,每天都扎在雞舍里,很少出門。
員工辛淑鳳:她這個人挺好,麻將不打,遇到場合從來不到。就是她在家的時間,就是掙錢,她哪都不去。
養雞十多年,王秀琴一點點的擴大規模,雞蛋行情穩定,到2009年時,王秀琴不僅給家里買了車,還在丹東市區給兒子買了房,家里積蓄兩百多萬元,一家人過的十分踏實。可是,2009年底時,王秀琴發現,周圍地區比自己養雞還晚的同行,很多人的日子過的都比自己富裕。
王秀琴:別人比我養的晚的都比我養的好,而且人家又在這里買樓買房子,買好車,我就是一直小心翼翼,就不舍得把自己錢拿出來多養點雞,確實心里覺得不太舒服,確實有時候心里覺得,當時還真是覺得挺沒有面子。
小心翼翼束縛住了事業發展的速度,王秀琴很受刺激,想找一條新路出來,闖到前面去。2009年8月,王秀琴發現,市場對柴雞蛋的需求量很大,但在老家大孤山地區像這樣散養的雞卻很少,供應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要。
王秀琴:散養雞蛋的品質確實好,但是這個量特別小,而且季節性特別強,你比方說春天冬天都沒有,一只雞一年就能產一百個蛋左右,我就想,那么人都喜歡吃笨雞蛋,還想便宜點買笨雞蛋,那么用什么樣一種方法能吃到笨雞蛋,而且是價格比較便宜,而且還有量,隨時可以買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