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兩系和三系的育種工作,完成在瀘州及其三亞研發(fā)基地的一切相關事宜;利用SSR分子標記獨立完成公司生產部抽調的水稻種子樣品的真實性和純度的鑒定。
離家較遠,父母年老需照顧。
作物遺傳育種系最早的前身是作物育種教研組,1991年由遺傳學教研室、作物育種教研室和生物統(tǒng)計教研室合并形成作物遺傳育種系。后來農學院成立了生物技術系,遺傳學部分調整到該系。2001-2003年農學院先后設立了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和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作物遺傳育種系更名為植物育種與種子工程系。2008年至今,又重新稱為作物遺傳育種系。作物遺傳育種學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權點,1998年開始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項目進行建設。現有1個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包括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西南作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yè)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tài)與耕作重點實驗室。
農學(煙草方向)主要是由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兩門學科組成,而煙草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在完成農學的基本教學的基礎上,還必須學習煙草種子培養(yǎng)和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知識。該系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省“重中之重”學科,歷史悠久,學術底蘊深厚。學科實驗室為農業(yè)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tài)與耕作重點實驗室。現有1個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包括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西南作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yè)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tài)與耕作重點實驗室。本系承擔了國家首批特色專業(yè)—農學等本科專業(yè)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