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3年3月加入天兆公司以來,努力學習天兆的生產模式以及經營管理理念,迅速的融入到了天兆的氛圍中,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天兆養豬人。經過6個月的時間先后任職:技術員——車間組長——全場獸醫——生產場長。之后在生產場長的任職期間統管全場的生產,保證了整個生產的穩定、高效。從2013年4月第一窩母豬開始分娩截止到年底,我們保證了全年分娩率在85%左右,每頭母豬年出欄優質斷奶小豬24頭。
在2014年,由于去年的出產母豬都成為了經產母豬,人員方面也由生手變為了熟手;再加上我們在生產管理上進一步細化,使得我們取得了更可喜的成績,配種分娩率在保85%的基礎上進一步穩固提高,產房窩均斷奶小豬達11.8頭,預計全年每頭母豬可提供優質斷奶仔豬26頭以上。
本來不管從“前”途還是“錢”途來說,擺在前面的已經是一條康莊大道了,但考慮到結婚后要帶小孩這個問題,只能忍痛離職。我想作為一個男人不止要對工作負責,也必須對家庭負責,所以對即將要從事的下一份工作也又有了以前不一樣的要求:第一,肯定得滿足生存所需;第二,最好能利用和發揮我多年的養豬經驗;第三,大部分時間能在成都上班方便照顧家庭。
為了能更多的照顧家庭
任南方金山谷北門原種場(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配種主管一職,任職期間主要從以下幾個板塊抓管理、抓生產:
1:加大培訓力度 曾多次組織配種組員工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既包括必要的生產技能如:飼養管理、疾病治療、消毒防疫等,也囊括了團隊意識、榮辱與共、協同協作等一系列為人處事技巧,不但使得配種組的整體生產技能水平得以提高,更讓整個配種組更加凝聚、團結以更好的狀態來完成領導下達的任務。
2:完善飼養管理 改變以前粗放的飼養方法,新方法不但明確了特殊豬只特殊飼喂如:后備豬、斷奶豬、空懷豬等的不同飼養方法,而且對于每種豬只飼喂量又按體況分為了胖、適中、瘦三個檔次,最后針對不同的季節又制定了相應的飼喂標準,使得全年的飼養過程中不但滿足了豬只的需求也節約了飼養成本。
3:加強疫病防控 針對配種車間的實際情況、不同的季節易流行疾病與環境溫度等一系列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消毒制度,指派了專人消毒,并進行了監督與指導,最終經過大家的一致努力,完美的完成了防疫防控,在這一年內確保了穩定生產、無疫情發生。
4:規范了保健制度 認真負責的確定每一次保健方案,主要從:豬群整體健康狀態、外面疫情傳播情況、各季節易發疫病等做考慮,制定了不同的保健方案,平時一月一次小保健,三月一次大保健,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使得全年豬群都比較健康、穩定,死亡率基本控制在千分之三左右。
5:狠抓生產 經過半年的努力完全改變了以前粗放、隨意的管理模式,從抓精液源頭、抓細節、抓執行的一系列措施入手,堅持不懈努力后,生產成績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從以前70%左右的配種分娩率到現在基本穩定在了85%左右。
以上工作僅是工作期間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工作如:環境溫度控制、確保對外供精等,由于版面有限就不詳述了,期待有個新的環境,能加入一個讓人積極拼搏、可以展現自我價值的公司。
個人理念與企業管理方針沖突
熟悉配種組各個環節:各種舍別豬只的飼養,查情、配種、公豬采精、實驗室工作均能勝任;對產房有一定了解,能單獨接產、磨牙、打耳號等;熟悉豬場整個生產流程,能對常規疾病進行準確治療,對豬場防疫制度的實施有深刻理解,對于大型疫情的應急預案處理有很豐富的經驗,能操控全自動溫控設施,對先進的養豬管理流程、設施設備、疾病防控有相當的了解。
個人原因
在該公司進行了畢業論文實驗,同時承擔飼養員一職。
實驗完成,回校做畢業論文答辯
主要學習、研究了豬、雞、奶牛等常見家禽、家畜的管理、飼養及其與之相關的飼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