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理包袱 走出實習誤區
關于實習過程中的一些建議:
實習急功近利不可取
很多人在找實習工作時太過功利,如果公司表示不留人或者不確定,往往就會在態度和行動上懈怠很多,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其實,很多企業一直在暗中觀察,只要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突出都可以留下來,企業非常愿意留用實習生。
小公司也讓人成長
很多人在找實習工作時傾向于找大公司,覺得在小公司實習學不到東西,并且未必能為將來的求職加分,但大公司開放的崗位畢竟有限。其實,實習的內容是什么比在哪里實習更重要。招聘方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實習過程考察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脆弱心理盡快成熟
在工作中,很多實習生表現得心理脆弱。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在學校中是老師的寵兒,在家是父母的寶貝,因此有些實習生比較嬌氣,也有些懶散。可是進入職場后,工作是有時間和質量要求。心理上過于脆弱的他們需要堅強起來,不少學生從學生身份到職場人的轉換時間太長,需要盡快成熟。應盡快忘掉學生身份,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再到職場人的轉變。
多看多聽多想多做
有些職場實習生工作積極,但缺乏思考,辦事情容易不經大腦。看到身邊的同事怎么做,自己就照貓畫虎如此這般做一番事情,這么做是不能夠讓自己有大的進步。新人入職,還是要多看多聽少說,不能急于表現自己。作為實習生,應該少說,而要多聽多看多想多做,把職場前輩的經驗好好總結沉淀,為自己所用。
記者手記:
每個實習生都在喊工作太辛苦,公司不把自己當人看,這不是自己理想的公司,這不是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可是,是否有那么一個人愿意把每個簡單的工作想得再往前一點,再深入一點?每個實習生都在抱怨工作內容沒意思,無非就是填表格打電話發快遞復印東西,可是是否仔細想過,這些工作內容有沒有一題多解的方案。
實習,不是要去一個著名的公司里做很多小事,而是要通過這些小事,讓自己開始從學校到社會的轉換,讓自己有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機會,并通過這些機會一步步體會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能力與喜好,以便在走出校園時迅速融入社會,選擇一個較為滿意的工作。
因此,實習更多的意義在于給你一個機會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社會,思考兩者的匹配程度,思考自己還缺少什么、喜歡什么。而在實習中,學到更多的則是怎樣尊重自己的老師,怎么全力以赴地工作,也學會了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至于那些工作內容,反倒是次要的——發快遞、復印東西這些小事任何人都會做。
有句老話叫做“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抓住它”,或者叫“機會只光臨有準備的人”,但事實證明,機會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我們自己每時每刻的積累換來的,認真對待實習的機會,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成功“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