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生走俏 找工作3挑1
業內人士稱:這是因為近年資本轉投農業,催生產業鏈而造成的用人需求大
學生回憶
“為了加快速度招攬更多學生,面試官不斷壓縮提問,平均每人答3個問題就算過。”
企業優待
“上班就解決住房問題,還歡迎帶男女朋友一起來”
業內解釋
資本轉投農業、加工業,直接“催熱”了農業。而大型企業暫時沒有農業經驗,也催生了一些小型農企。
“哎,今年工作不好找啊!”在今年各高校舉辦的雙選會上,這句話似乎成了一些畢業生的口頭禪,但川內農學、動物學等專業的學生卻意外上演了一次就業“逆襲”(意為“反擊”)。
以四川農業大學提供的數據為例,截至本月初,該校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學等專業的很多學生手拿多份就業協議,全校畢業生人數和崗位數比例接近1:3。學校分析說,近年來高科技農業勢頭正猛,農業產業已成為新的投資熱點,這些趨勢讓學農的學生也變得很搶手。
人手3份協議
招聘時答3個問題就過
植物檢疫專業的鄒昭勇,早在10月下旬就被一家位于重慶的美國獨資飼料公司相中,順利搞定了工作。
不過,鄒昭勇的經歷并不算獨特,他寢室里另外7個小伙子,每人都拿到了至少3份就業協議,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反復比較這些公司的待遇和發展潛力,從中選一個最滿意的。
“那些公司開招聘會時,完全是在‘搶’畢業生。”鄒昭勇回憶說,有一次,四川某著名農企到川農招130多名養殖技術人員,為了加快速度招攬更多學生,面試官不斷壓縮提問,平均每人答3個問題就算過,“最后除了一名女生,那天投簡歷給那家公司的十幾個男生都簽了。”
農企很慷慨
上班就解決住房
而那些招聘農學生的企業,也是各自使出渾身解數。
江西某生產飼料的農企直接開出了優厚條件:上班就解決住房問題,還歡迎帶男女朋友一起來;四川宜賓、攀枝花、資陽等地組團為當地的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等事業單位招人;一家江蘇企業生怕自家的名聲在四川不夠響,還專程到動科院提前“踩點”,為明年的招聘做準備。
這些畢業生的待遇也不算差。川農動物科技學院就業秘書董堯告訴記者,從基本工資來看,在內陸城市上班的畢業生每月基本拿2000元~2500元,沿海城市則為3000元~3500元。同時,很多農業、食品企業都包吃包住,或者要提供住房補貼、獎金。
資本轉向農業
企業競爭拓展產業鏈
今年,為啥農業科班出身的學生能“逆襲”成功?
一位在某養殖企業工作3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國家對農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對畢業生有吸引力外,一些大老板從房地產行業轉而投資農業,搞養殖、飼料和農產品加工的行為也直接“催熱”了農業。“并且,老板們大多是農業的‘門外漢’,他們還需要專業的農業人員幫他們打理,這也催生了很多小型農業服務公司。”
正大集團重慶區主管人事的負責人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以前就以飼料為主,但僅重慶的飼料企業就有800多家,競爭已經白熱化。“所以我們必須拓寬業務范圍,從養殖、種植、制作飼料到食品加工都有涉及。”新的業務,自然需要更多的農業人才,所以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學和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非常走俏。
新聞背景
3年前 農學生不太被看好
農學生的就業率并不是從來都火爆。2007年“中國高等教育追蹤評估系統調查結果”顯示,當年四川農業大學的就業率僅為82%(如今各高校統計出的就業率普遍在90%以上),而2009年的就業率也僅有89.99%。
學校招生就業辦公室的老師表示,當年很多人對農業的看法還停留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印象上,高科技農業也未蓬勃興起。比如幾年前,四川農業大學曾準備招收一名達州的農村女生,但她的媽媽就是不同意女兒學農,她覺得自己當了一輩子農民,娃娃絕對不能繼續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