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厨房里的激战更新时间,行长将她双腿分得更开,奶头被男人吮摸的涨起来了怎么办 ,porno日本老师hd

首頁 >> 7AHR資訊 >> 行業快報 > 瀏覽正文

[政策]7ahr轉:四川省2010年關于農業的一號文件(全文)

更新時間:2010-02-23 熱度:9387 來自:西南農業人才網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臺階的意見

各市(州)、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省農業農村發展面臨挑戰最大、困難最多的一年。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嚴峻形勢,成功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全省農業穩步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農民收入大幅增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全省“兩個加快”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的決勝年,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臺階的關鍵年。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省委九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圍繞“兩個加快”的總體部署和“鞏固回升、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基本思路,把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作為核心目標,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重大任務,著力抓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新農村建設連片推進、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新臺階。

  一、以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全面實施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集中抓好88個糧食生產重點縣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大力優化品種結構,深入開展高產高效創建活動,提高單產,改善品質,確保全省糧食供需自求平衡。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60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突出抓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大規模開展果園、茶園和菜園等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建設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集中發展區。切實搞好25個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強縣建設,加快培育優質高產高效木質工業原料林和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培育現代林業產業基地375萬畝。優化特色效益農業布局。重點抓好以柑桔、茶葉和蔬菜等為代表的川中丘陵系列,以煙葉和石榴等為代表的大涼山系列,以晚季蔬菜、松茸和川貝母等為代表的川藏高原系列,以獼猴桃和菌類山珍等為代表的大巴山系列“四大系列”特色農產品的規劃和開發。

  2.加快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

  以加速品種改良、提高生豬品質為重點,繼續實施新增1000萬頭優質生豬生產能力工程。新增出欄優質生豬250萬頭,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加大畜禽養殖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牛、羊、鵝、兔等草食畜禽。以5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為重點,實施標準化養殖工程,支持農戶建設(改造)標準化圈舍;發展一批以種畜禽場為核心、農戶為主體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加快建設 “種畜禽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農戶”養殖小區,推進農戶發展以標準化為基礎、以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畜牧業循環經濟。結合退牧還草等草原保護建設重大工程,加大草地和牲畜改良力度,探索牦牛和藏綿羊等草原特色現代畜牧業發展路子。積極發展水產健康養殖,突出抓好稻魚輪作、名優水產品養殖和冷水魚養殖工程。

  3.切實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按照建設西部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支持各地引進和培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形成有特色、規模大的產業都有龍頭企業帶動、都有利益機制聯結的格局。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3000戶以上,其中銷售收入上億元的龍頭企業增加15%以上。對銷售收入產業排位靠前、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重點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產品和管理創新,爭創全國知名品牌,搞好知識產權保護。建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引導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原料基地,帶動周邊區域原料基地發展。依托龍頭企業和原料生產基地,新培育一批糧油、肉類、果蔬、煙草、中藥材、水產和林竹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基地。強化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訂單保護”、“二次返利”和“風險保障”等利益聯結模式,積極推廣 “六方合作+保險”、“股份合作”等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方式,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4.進一步開拓農產品市場。實施“雙百市場工程”,新建、改造一批大型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步伐。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直銷配送和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村村農家店建設”,新建和改造農家店1.3萬個。大力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服務工程”,加快建設農資連鎖經營網點和農副產品現代購銷網絡。突出抓好“農超對接”試點,培育農產品經紀人、營銷組織和大戶。支持農村郵政物流發展。繼續開展在對口支援省(市)開拓農產品市場行動,不斷擴大我省農產品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和浙江等地的市場,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把“川字號”農產品打進上海世博會。引導和鼓勵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在國內各大區域中心城市開設四川農產品展示直銷店,建立四川特色農產品長期性外銷平臺。加快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搞好農產品商標注冊和品牌認證,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大力培育地域品牌。

  5.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圍繞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聚優質科技資源,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開展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組織開展科技創新產業鏈示范,突破良種繁育、標準化種養殖和精深加工等核心技術,構建技術鏈。繼續完善以涉農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為主體的基礎性、公益性創新平臺。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建設一批服務基層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繼續強化糧油、蔬菜、水果、茶葉、生豬、牛羊、水產等農畜育種攻關,加快突破性品種培育和良種產業化,扎實推進糧食豐產、現代節水農業和循環農業科技工作。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組織開展科技特派員到基層創業活動,抓好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結合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建設一批農業科技園區。大力組織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培養發展特色產業的骨干力量。完善農業科技專家大院、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基層科技服務平臺,發揮其助農增收作用。加強災害預測預報和預警應急體系建設,建立以村級為重點、群專結合的農村防災減災運行機制,提升依靠科技抗災減災的能力。

  6.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在城市郊區、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以特色蔬菜、食用菌、應時鮮果和花卉苗木等設施化生產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鋼架大棚、塑料大棚、滴灌噴灌和遮陽網覆蓋,加快培育設施園藝產業。以規模養殖為重點,建設農戶適度規模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加快發展圈舍標準、設施配套、品種優良、管理規范、產品安全和環境友好的現代養殖業。以實施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為重點,加快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結合新農村示范片和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水產基地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發展設施農業,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加大農機化新技術新機械推廣力度,加快研發適合丘陵地區特點的農業機械,擴展農業機械化作業區域,支持農機跨區作業,提升農機化綜合水平。

  7.繼續促進勞務經濟提質增效。實施勞務精品戰略,轉變勞務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轉移就業。全年轉移輸出2100萬人,培訓技能人才100萬人,勞務總收入增長10%以上。繼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積極開展農村新增勞動力、存量勞動力和重災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切實抓好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失業農民工轉崗擇業和農民工創業等多種培訓,提高技能化輸出比重。抓好勞務公司等龍頭企業、勞務中介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等市場組織建設,開發勞務市場。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強化農民工權益維護。改善農民工就業、工資待遇、居住、子女上學等工作和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工參加保險的覆蓋面,切實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問題,加強農民工職業病防治和健康服務。

  在省外川籍農民工集中地和省內農民工集中城市加快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提高對農民工的公共服務水平。

  二、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

  8.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目標,認真實施農業發展上臺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規劃。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0萬畝。突出抓好亭子口、武都、二郎廟和永定橋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盡快開工建設小井溝、白巖灘等重點水庫工程和武引二期、升鐘二期等大型灌區工程。安排前期工作經費,繼續做好向家壩灌區一期、毗河一期、紅魚洞水庫和大橋灌區二期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快震損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啟動病險水閘除險加固,繼續實施“五江一河”堤防工程,推進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進都江堰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全面啟動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建設,認真實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加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建設力度,支持山丘區建設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設施。通過“一事一議”和財政補助等辦法,鼓勵農民自愿投工投勞建設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推廣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的模式,加大財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

  9.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圍繞糧食生產重點縣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突出糧田建設,集中連片治理。新建高標準農田200萬畝。實施以“優糧項目”為重點的標準糧田工程、以“農發項目”為重點的土地治理工程、以“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行動”為重點的育土工程,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大力度推進以機耕道入土到田為主、“金土地工程”為重點的土地整理工程。實施以耕地質量建設為重點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現“四網”(田網、水網、路網、電網)配套。加快推進地震重災區造地和災毀耕地復墾整理工作,推廣以測土配方施肥和秸稈還田為重點的土壤培肥技術。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新機制,確保建設進度和質量。

  10.切實加強生態重點工程建設。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鞏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成果。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為核心,切實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大力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抓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加快大熊貓棲息地恢復重建。繼續抓好川西北草原沙化和石漠化治理工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加速推進城鄉造林綠化,大力推動重點區域造林,廣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11.加快地震災區農村產業恢復重建。把農村產業恢復重建作為地震災區農村重建的重要內容,堅持農村產業恢復重建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緊密結合,加快恢復提高災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基本完成災區農村產業恢復重建的投資和項目建設任務。加快特色效益農業重建,優化特色農業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品質和效益。抓好畜牧業和水產業重建,發展特色養殖業。加快林業重建,發展特色林產品和林下種(養)業,挖掘林業增收潛力。探索土地整理和耕地建設與管理的新機制,鼓勵農民參與造地和土地整理,引導和支持災區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特色蔬菜和雞、鴨、鵝、兔等“短平快”項目,千方百計增加災區農民收入。

  12.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與合作。突出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基地,建設一批出口農產品基地和示范區。建立健全農業招商新機制,強化以農業大項目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為中心的主題招商。完善外資農業項目跟蹤落實責任制,提高外資實際到位率。加強與對口支援。ㄊ校┰谵r業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長期合作。積極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鼓勵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技術、管理和勞務等多種形式開展對外農業合作,建立海外農業發展基地。

  三、以示范片建設為載體,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3.扎實抓好新農村連片建設。堅持成片推進。以產業發展為基礎,連村開發,成片發展,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合作組織等各類帶動主體,帶動農民加快發展現代種養業,推進規;、標準化和集約化生產,建成一批特色效益農業產業基地。堅持整體推進。堅持“三打破三提高”的原則,科學布局村莊,突出村落特色,優化民居設計,顯現新農村風貌。新建和重建農房要嚴格按規劃設計建設,現有農房的風貌整治按設計要求實施。結合土地整理加快農房建設和改造,確保民居建設覆蓋到示范片內所有農戶。配套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公共服務。堅持分類推進。按照不同類區的目標要求和建設重點,協調推進地震重災區、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和民族地區的示范片建設。注重聯動推進。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同步開展市、縣級示范片建設。強化投入保障。整合農口和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督促檢查。制定示范片建設分類績效考核評價辦法,開展半年交叉檢查,組織年度全面檢查,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示范片給予重點支持,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14.深入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村水、路、電、氣、房等建設。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全年新解決24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新建通鄉公路3000公里、通村公路1萬公里、通村油路7000公里。抓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繼續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和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積極推進沼氣發電項目試點示范和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加快農村信息化步伐,積極支持以四川農村信息網和四川三農新聞網為重點的涉農網站建設。加強村鎮規劃,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積極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劃建設自用住房,引導農民建設富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傳統風貌的安全節能環保型住房。大力整治鄉村環境。繼續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湖庫污染治理,著力整治較大規模農家樂的環境污染。以造林綠化為載體,以庭園、鄉村道路和渠系為重點,完善農村“四旁”綠化,加快荒山荒地綠化和礦區植被恢復。繼續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完成39個環境優美鄉鎮、200個生態村和2000個生態家園創建工作任務。實施“五市十縣百鎮千村環境優美示范工程”,選擇5個城市、10個縣城、100個鎮鄉和1000個村莊作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點,總結推廣各具特色的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經驗。

  15.著力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各項政策,繼續做好“兩免一補”工作。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中職涉農專業,加強農村中職學;A能力建設,全面實施中職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繼續實施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彝區免費職業教育政策。繼續對農村特困家庭子女、庫區移民子女等六類學生就讀中職學校減免學費。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建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做好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健全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實施計劃生育“三項制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大力開展“三下鄉”活動,加快“兩館一站”建設,繼續實施送文化到鄉村到牧區到災區配送工程、百縣千鄉文化鑒賞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扎實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連片創建活動。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落實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繼續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老年居民按時領取養老金。搞好農村養老院建設,發展農村養老服務。

  16.繼續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把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幫助80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圓滿完成 《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推進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銜接,制定《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11—2020年)》和相關扶貧政策。繼續推進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甘孜州包蟲病防治工作,抓好各項扶貧工程和扶貧試點。支持貧困村扶貧互助社發展,建立健全互助資金風險補助機制。抓好地震災區貧困村的扶持工作,突出抓好39個極重和重災縣的貧困村、特困戶的扶持工作。加快解決特困群眾住房困難。積極推進藏區 “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帳篷新生活行動”和彝族地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高度重視抓好革命老區和彝族地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扶貧開發工作,提升扶貧開發水平。

  17.協同推進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把新農村建設同城鎮化結合起來,加快城鎮建設步伐,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突出發展中小企業,促進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向縣城和重點鄉鎮集聚,吸納農村人口在小城鎮就業和居住。繼續以丘陵大縣為重點,支持引導縣(市、區)發展壯大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縣域工業,開發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民就業增收途徑。繼續搞好擴權強縣試點工作,培育經濟強縣。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深入搞好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

  四、以農村制度創新為著力點,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

  18.著力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村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承包地塊、面積、合同和證書“四到戶”。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積極推進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和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改革。繼續開展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實行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社、“大園區+小業主”等多種模式,依法自愿有償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地使用權規范有序流轉,不得搞強迫命令,不得隨意改變土地用途。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機制,搭建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鼓勵、支持參與農業開發的業主抓好種子種苗提供和農產品銷售,帶動農戶發展生產、持續增收。

  19.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連片推進,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省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2.3萬個,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5%以上,省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500個。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萬人幫扶行動,繼續實施“千點示范”工程,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強化統一經營服務和銷售服務等功能,參與農產品加工和營銷,逐步向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轉變。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領頭人、骨干成員和業務輔導員的培訓力度,造就一批經營人才。鼓勵、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自身的資金、資產和資源,以入股、合作、租賃和承包等形式發展聯合與合作經營,增強服務功能。

  20.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大對社會化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勵各類組織開展農業生產專業服務。健全鄉鎮或區域性公共服務機構,推進村級服務站點建設,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等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發展農村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支持涉農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學會協會、專家大院等各類科技機構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承包、技術轉讓、技術培訓、技物結合和技術咨詢等服務,參與基層經營性推廣服務實體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支持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平等參與各級政府設立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招標。

  21.不斷創新“三農”金融服務。落實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建立健全縣域金融機構支農貸款補貼政策,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三農”信貸投放。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落實對邊遠地區新農村金融機構給予費用補貼等辦法,積極配合金融主管部門做好工作,創造條件,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做好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業務,擴大覆蓋面,為農民提供保值增值服務。建立覆蓋全省的現代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納入服務范圍。擴大貸款擔保有效抵押物范圍,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建立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對農戶開展評級授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和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探索建立保單抵押貸款等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建立由政府主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參與的風險補償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22.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構建權責一體、運轉高效的鄉鎮管理新機制。繼續探索放權、讓利、減壓和明責等措施,增強鄉鎮經濟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激發鄉鎮活力,培育一批區域經濟強鎮。創新投入機制,進一步整合財政支農資金,鼓勵和支持縣級整合支農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完善“鄉財縣管”體制,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和經濟發展能力。加大財政獎補力度,認真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試點。落實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基層社建設,強化縣聯社服務功能。深化水務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繼續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其他歷史債務的清理化解,防止發生新的債務。

  五、以強化責任落實為手段,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23.繼續加大“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履行職責,在深化思路、制定規劃和完善措施上切實把統籌城鄉發展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在工作安排、財力分配和干部配備上充分體現“重中之重”的要求,著力解決“三農”工作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要加強中長期重大問題研究,制定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的綜合協調職能和推進重點工作的牽頭作用、農口各部門的主體責任作用、涉農部門的支持推動作用,形成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各部門、各行業要主動支持和服務“三農”,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增加資金時切實向農村傾斜。要堅持和完善“三農”工作考評和激勵機制,加大“三農”工作在市、縣領導班子考核評價機制中的分量,繼續表彰“三農”工作先進縣(市、區)。狠抓責任落實,切實把每項工作、每個發展項目、每個重點產品落實到適宜的區域、地塊和農戶。

  24.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切實落實中央“三個優先”的要求,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耕地占用稅稅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農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嚴格執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用于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的規定。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確保補貼落實到位,不得將補貼資金用于抵扣農民交費。落實對企業支持農村公益事業項目捐贈支出的稅收優惠政策。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就業增收、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聚合金融資本、工商資本和民間資金投入現代農業發展,鼓勵多種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

  25.加強和改進農村黨的建設。推進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深入開展“萬村黨建富民、建設美好家園”行動。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推廣依托農業產業建支部和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工相對集中點建立黨組織等有效做法。抓好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干部”計劃,加大從農村基層選拔干部和考選公務員的力度。推進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今年基本覆蓋全部行政村。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村黨組織“公推直選”、村委會直選制度,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和幫扶機制,增強農村黨組織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廣泛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探索建立基層干部服務責任制,切實轉變干部作風,進一步抓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26.積極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加強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建設,因地制宜推廣本村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做法。推進鄉鎮政務和村務、黨務公開,擴大基層民主,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探索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指導和支持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

  27.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創建活動,深化“1221”工程建設。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切實解決農村征地、環境污染、移民安置、集體資產管理等方面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推進農村依法治理。暢通農村信訪渠道,引導農民群眾依法理性表達合理訴求、維護自身權益。加強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加大農業行政調解力度,及時化解、處理各類矛盾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繼續強化農民負擔監管和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嚴厲打擊以黑惡勢力為重點的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加強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服務和管理工作。依法管理農村宗教事務。建立完善農村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0年1月20日

資訊快速搜索

急聘職位

關于我們 | 招聘流程 | 注意事項 | 求職防騙 | 圖片推介 | 服務內容 |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 留言反饋 | 加入桌面 | wap網站

西南農業招聘網  西南飼料人才網  西南畜牧人才網  西南園林種植人才網  西南農資人才網
  
Copyright © 2008-2025 7ah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農業人才網版權所有
西南農業人才網-始于2008年11月,西南地區首家農業專業人才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灵寿县| 绥德县| 佛学| 沁阳市| 普格县| 东乡族自治县| 绥宁县| 南通市| 汕头市| 韶山市| 资阳市| 新晃| 安泽县| 南安市| 鄂州市| 武隆县| 视频| 大宁县| 广平县| 新民市| 尚志市| 嘉定区| 望都县| 武清区| 那曲县| 永仁县| 兴海县| 江达县| 汕尾市| 东阿县| 漳浦县| 阿坝| 威信县| 上林县| 平阳县| 江口县| 汤阴县| 法库县| 四川省|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