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車道行駛”(1)
對商業感興趣的大學生未必有很大的比例,但在現實當中,絕大多數畢業生都注定要進入企業界求生存、謀發展。我們可以要求一個人對仕途或者學術研究有著足夠的興趣和能力才朝這些方向努力,而對于商界卻沒法提出這樣的要求。當一個人為了仕途或者學術傾盡全力卻一無所獲的時候,不管他對商界有沒有興趣,他唯一的選擇就是進入企業界。所以,探討什么樣的人才適合選擇商界這條路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非常殘忍的——當一個人好不容易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卻被告知這根稻草屬于別人,這不是趕盡殺絕么?
然而,不用去討論某個人是否適合進入企業界,并不等于他可以在這條路上任意行使。在城市市區的各條道路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寫有“請選擇車道行駛”的交通指示牌。當一個大學生選擇了商界之路,他何嘗不需要按車道行駛呢?企業有不同的類型,企業需求的人才也有不同的類型。任何一個準備進入企業界的大學生都應該在這些類型當中做出最利己的選擇,進而基于這樣一種選擇安排大學生涯,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盤駛向適合自己的車道。
對于商界的分類,有著很多個標準。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行業。誠然,任何一個企業都屬于一個或幾個特定的行業,而企業的員工則從事著這個行業的工作。可是我并不主張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過早地引入行業的概念。首先,這是不現實的。絕大多數人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某個行業都是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后的事情,讓大學生呆在校園里去了解社會上不計其數而且日新月異的行業,進而做出確定性的選擇,其強人所難的程度恐怕不亞于讓魔術師一絲不掛地登臺表演。其次,這是沒有必要的。大學生在畢業求職的時候進入什么行業,這其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有不少人在求職的時候都是第一次聽說某個行業就選擇加入了。如果過早地將職業規劃局限于某個行業,不但大大縮小了就業面,白白浪費了很多就業機會,而且很可能導致大學期間的學習進入歧途,只對某個行業的“一葉”感興趣,無視其他各個行業的“泰山”,最終成為了坐井觀天的庸才。
“請選擇車道行駛”(2)
根據我的用人經驗,我習慣于把人才分為三類:創意型,管理型,執行型。顧名思義,創意型人才從事以創意為核心的工作,比如策劃師、設計師;管理型人才主要負責團隊的組織與管理,通過合理地整合各種資源,帶領團隊完成任務,比如各種職業經理人;執行型人才通過各種具體的工作將創意轉變為現實,比如程序員、業務員。
創意是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項目的邏輯起點。愛喝豆漿的人很多,可是做豆漿的工序實在太繁瑣了。能不能發明一種機器使得做豆漿和用電飯煲做飯一般方便呢?1994年,25歲的王旭寧將這個創意變成了九陽豆漿機。十幾年后,九陽股份的市值竟然超過了海爾,王旭寧的個人資產高達數十億元。1998年,25歲的佩奇和24歲的布林預見到互聯網上的信息會越來越多,一個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將會成為人們在網絡上獲取信息的必要工具,很快,這個創意導致了Google的誕生。有一句廣告詞叫作“品質改變世界”,依我看來,“創意改變世界”恐怕更為貼切一些。
可口可樂公司發展歷程中的每一步也無不印證著創意的重要。1898年,一位名為亞歷山大?山姆森的玻璃工人在同女友約會時發現女友穿著一套筒型連衣裙,顯得臀部突出,腰部和腿部纖細,非常好看。約會結束后,他突發靈感,根據女友穿著這套裙子的形象設計出一個玻璃瓶并申請了專利。可口可樂公司以600萬美元的天價購買這個專利之后,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銷量足足翻了一番。一個世紀以后,可口可樂準備生產果汁飲料。可是,這個時候果汁市場早已被統一鮮橙多等產品充分占領,如果可口可樂也生產鮮橙多那樣的橙汁,肯定很難打開局面。于是,經過細致的調查和分析之后,可口可樂另辟蹊徑,推出了帶果粒的橙汁——美汁源果粒橙。這個創意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到2007年,美汁源用短短3年時間就躍居中國低濃度果汁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確切點說,創意是無處不在的。哪怕是枯燥、嚴謹的財務之類的工作也不可能與創意絕緣。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不厭其煩地跟大學生強調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原因。然而,畢竟只有一部分工作是以創意為核心的,從事這些工作的創意型人才必須具備一些特有的才能。究竟是什么樣的才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自明,創意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自然在于一個“創”字,富有創造力,有非常強的創新思維。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答案到了很多人那里會變得五花八門。
我陸續面試過很多名平面設計師,我讓他們用最簡短的一兩句話說出我應該錄用他們的理由,換句話說,我讓他們告訴我他們最值錢的才能究竟是什么。超過一半的人給我的答案是:能夠熟練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設計軟件。這是一個讓我失望透頂的答案,因為我要聘用的是設計師,而不是程序操作員。設計是以創意為核心的工作,熟練操作相關軟件不過是從事這項工作的基礎。若非如此,那么,會寫字的人都成為了泰戈爾、錢鐘書,會使用CAD的人都成了梁思成、貝聿銘。
“請選擇車道行駛”(3)
所以,對于一個準備從事廣告策劃、建筑設計等創意型工作的大學生來說,大學四年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記住多少個原理、學會多少個軟件,而是要知道通過這些原理和軟件實現什么樣的創意。我一直強調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大學生區別于非大學生最本質的特征,而這種能力對于準備從事創意型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更是vitalimportant。
創意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將創意變成現實,則離不開管理與執行。企業管理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里是很難深入掌握的,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太可能在進入企業以后就直接從事管理類的工作。然而,這并不妨礙一些有志于成為管理型人才的大學生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顧名思義,管理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組織、管理、協調方面的能力。李嘉誠說:“一個總司令,是一個集團軍的統帥,拿起機關槍總不會勝過機關槍手,走到炮兵隊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為集團軍的總司令不要管這些,只要懂得運用戰略便可以,所以整個組織十分重要。”任正非的話更是一針見血:“毛澤東會打槍嗎?誰見過毛澤東打槍?他要打槍恐怕要打到自己的腳趾頭上。但是毛澤東會運動群眾,會運動干部。”在《水滸傳》中,宋江文不如吳用,武不如林沖,但卻能夠坐上一百零八好漢的頭把交椅,架空晁蓋成為梁山泊的CEO。為什么呢?因為吳用、林沖等人都只能算是執行型人才,宋江才算得上是李嘉誠所說的那種“懂得運用戰略”的管理型人才。
有些人習慣于先入為主地把企業里的管理人員看成是吃閑飯的人,對于他們并不做實事卻拿著高薪而感到不公。實則不然。就好比用同樣的士兵、同樣的武器去應付同樣的敵人,不同的將領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戰果,讓不同的企業管理者來運用完全相同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實施一個項目,業績可能有著云泥之別。這就是管理型人才的價值所在。
正因為企業管理并非南郭先生可以隨意濫竽充數的工作,所以大學生如果想成為一名管理型人才,必須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來鍛煉作為一名管理者所應具備的能力。首先,應該多學習一些管理方面的理論和案例,多看一些相關方面的教材、論文及報刊雜志;其次,可以通過擔任學生干部、組織社團活動等校內渠道來鍛煉管理能力;另外,還可以通過兼職、創業實踐等方式讓自己得到鍛煉。我一個同學曾經在低年級新生入學的時候組織過一個小規模的銷售團隊,雖然他沒有親自去推銷一件東西,卻創造了非常不錯的銷售業績。即使現在我回過頭去看他當時的所作所為,仍然覺得他在招聘、培訓、激勵等各方面都做得有板有眼。
“請選擇車道行駛”(4)
一支NBA球隊需要有總經理來配置陣容,需要有教練來布置戰術,可是,最終上場打球的卻是球員。同樣的,企業的每一個項目最終需要由執行型人才來完成。這個比喻就足以證明執行型人才與管理型人才比較起來,并不具備身份上的優劣。單純地、想當然地以為管理職位更加優越,所以渴望成為管理型人才而對執行型職位無動于衷,那是極不理智的。一個人究竟適合從事管理型的工作還是執行型的工作,這是與他的能力結構、內在氣質、性格特點、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相關聯的,并不是每個人想做管理就能做管理,也不是對每個人來說做管理型的工作要好過做執行型的工作。
IT界的人對于李一男這個名字都不陌生。李一男15歲考入了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3歲正式加入華為,兩天時間升任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27歲就坐上了華為的副總裁寶座。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天才,對通訊和IT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和產品走向具有驚人的敏感度和準確的把握能力。如果按照執行型人才的標準來衡量,李一男絕對是完美的。可是,他在為人處世方面卻顯得有些弱智,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而他偏偏不按車道行駛,在管理型人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就使得他創立的港灣網絡最終只能黯然收場。
如果某個大學生排除了創意類的工作,而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捉襟見肘,對于管理一個團隊也沒有過于強烈的欲望,那么,他在大學四年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為成為一名優秀的執行型人才而努力。如果他是一個對編程抱有興趣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其去學生會當個貌似風光的干部,還不如在電腦上多寫幾行程序;如果他是一個想從事外貿行業的英語專業的學生,與其在五花八門的學生社團里組織一次又一次活動,還不如去圖書館弄明白什么叫做CIF、F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