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剛開始時很熱愛自己的工作,積極努力,但慢慢地,那股興趣和激情慢慢消失了,工作動力越來越小,最后到徹底厭倦,想要逃離。于是你換了一份新工作,無奈一段時間后又失去了新鮮感。在向陽職業規劃咨詢中心,經常有來訪客戶向職業規劃師傾訴這樣的苦惱。
這是為什么?難道工作也有“保鮮期”嗎?有沒有能讓職業“保鮮”的秘訣?
跳槽也喚不回工作激情
Johnny大學畢業后,對影視后期制作很感興趣,進了一家廣告公司。主管就跟他說做這行很辛苦,要他做好心理準備。憑著一股子興趣,Johnny覺得累一點也無所謂,開始了這個在他看來很有前途的工作。
一晃3年過去,聰明的Johnny早已成了公司里后期制作團隊的一把好手。然而,由于部門里人員相對穩定,Johnny盡管表現突出,短期內仍沒有晉升機會。慢慢地,Johnny的感覺變了。他開始抱怨:工作很辛苦,加班加點趕制作是常事;賺不到大錢,累死累活工資卡上的數字老不見漲。沒有高薪,又看不到晉升希望,工作也經常是按部就班,Johnny的干勁也一點點淡了,工作也不那么賣力。
最近,公司接了個項目,老板交給Johnny負責,而他竟然提不起精神,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出了點小小差錯,客戶很挑剔,老板很不高興。這么一來,Johnny更加意興闌珊,興趣全無的他最后決定跳槽。然而,究竟跳向哪里,Johnny發現自己一點方向也沒有。
工作沒激情也就罷了,Johnny發現,自己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也起了連鎖反應。一方面,他變得不自信,覺得自己干什么都干不成;另一方面,職業倦怠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職業定位,理不清方向。對自己的未來十分疑惑,到底該何去何從?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走進了向陽職業規劃咨詢中心,向CCDM職業規劃師尋求答案。
專家分析: “審美疲勞”從何而來
職業上的審美疲勞感從何而來?專家認為,每個人在個人的職業發展中總是存在一種情感訴求,簡單說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當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時,只是形成了客觀上的結果,而只有當他在主觀上實現了自己的職業滿意度時,他才能獲得一種職業安全感。在這樣一種職業安全感的心理暗示下,他會明確自己的職業動機,發現新的職業需要,同時以快樂的心態繼續后面的工作,這樣的過程是一個良性的過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明確的職業動機和較高的職業滿意度,是工作幸福感的源泉。很明顯,像Johnny這樣的職場人,由于長期的重復性同類型工作,其對于工作本身的厭倦感,已經使自己無法對自身的工作成果產生主觀上的滿意,即職業滿意度不足,因而缺乏職業安全感。在沒有足夠的職業安全感的狀態下,職業動機變得模糊。
向陽職業規劃咨詢中心的在日常咨詢中,職業規劃師們發現,像Johnny一樣的人不在少數。事實上,確實有個職業“保鮮期”的問題。就像食品有保鮮期一樣,工作也有保鮮期。同樣,也就像食品一樣,一旦過了它的保鮮期,再好的食品也就失去它原有的價值。如果過了保鮮期,這份工作對你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你也就隨之失去為之奮斗的動力。
然而,這里所說的“保鮮期”并不等于新鮮感。Johnny的問題正在于此。在Johnny的邏輯里面,新鮮感一過,工作的“保鮮期”也就過了。其實,我們所說的“保鮮期”,就是在一段時間里對一份工作保持熱情、每天都有足夠的動力面對它。而熱情和動力的來源,并不僅僅只是新鮮感,而是這份工作是否有價值、有挑戰、能夠激發你內心深處的熱情,更進一步講,“保鮮期”內的工作應該是與你目前的職業目標相一致,能夠給你帶來進步和提高。
專家支招:讓工作“保鮮”的三大秘訣
上面分析過,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滿意度才是克服職業“審美疲勞”的根本解決辦法。專家認為,提升個人職業滿意度,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尋找新的動力源泉
尋找新的動力源泉是重拾工作激情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職場遭遇“審美疲勞”,從職業生涯發展的整個過程來說面臨的是一個停滯期,只有發掘出新的動力,才能夠繼續前進。這個時候,不妨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從中發現新的樂趣以及新的挑戰。新的樂趣可以減緩每天面對大批量重復信息的厭倦感,而新的挑戰則可以賦予新鮮的工作激情,激發斗志。
在工作中,你不能僅僅局限于手頭的工作區域,可以開發新的學習區域,找到新的挑戰。比如,你可以向同事們學習,取長補短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或是到充電進修相關的專業知識來充實自己。在在工作中靈活運用自己學到的專業技術,把工作做的更好,而只有工作做的好了,才會把自己原有的興趣延續下去,對工作的熱愛也不會過“保質期”。
●找到真正熱愛的職業認真經營
只有在工作中找到它對你而言真正的價值所在,這工作對你而言才能真正地“保鮮”。延長工作保質期,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職業。我們必須要清楚,我們到底喜歡什么,在追求什么,只有找到了真正熱愛的、適合自己的職業,你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激情投入其中,“保質期”才會延長。上文中的Johnny之所以困惑,最為關鍵的原因,還在于他始終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明確自己到底追求什么樣的職業并愿意為之付出長期的努力。
當你找到了自己中意的職業之后,你還要懂得如何去經營它,如何讓它充滿生機。假如你是一位秘書,每天工作細碎而繁瑣,你可以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率,如何才能很快地完成事務性的工作,而多思考那些讓老板頭疼的難題,從而讓老板更多地看到你的能力;假如你是一位銷售,你可以把自己在銷售過程中聽來的一些建議反饋給產品研發部門,并積極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從而使得新產品更加讓人滿意。
●足夠的自我肯定
職業滿意度除受個體以外的因素影響外,個人的自我肯定也是重要方面。長期從事同樣的工作,逼迫自己每天接受大量相同的信息,會直接導致潛意識的排斥,同時個人對自己所獲得的成就的欣賞靈敏度也會日益降低,久而久之,原來清晰的職業“審美”標準變得模糊,“審美”意識相應麻木,自然產生“審美疲勞”。當無法對自我肯定時,同樣會影響個人心理對外界評價的反射。這也就是為什么Johnny會對自己有一種心理暗示,認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每個人的職場生涯中都不可避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瓶頸,突破瓶頸,才能持續發展。在向陽生涯的咨詢案例中,類似Johnny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很多客戶之前已經小有所成,如果這個轉折點處理得好,可能會是職業生涯的又一次飛躍,處理不好,也可能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克服職業“審美疲勞”對于職場人來說十分重要,別再被倦怠折磨。趕快,讓我們開始一場工作保鮮的“戰斗”,重拾激情,占領職業新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