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紅放棄草料,全部改用飼料。四個月后,在丁曉紅的細心照料下,第一批兔子不但養活了,而且養得很漂亮,一上市就很搶手,第一筆就賣了1萬多元錢。丁曉紅的信心一下子就來了。
丁曉紅:那我發現這只兔子是掙錢的,并不是人家所說的不能做成一個大產業的。而且我們這個行業大家都不敢做,我們去做,我可以做這個行業第一。
2008年,丁曉紅不僅自己擴大了規模,還鼓勵周圍的農戶們跟她一起養殖。農戶們開始有擔心,但黑兔的一個特性幫了丁曉紅一個大忙。2017年采訪時,丁曉紅帶記者看剛剛生產的小兔子。
丁曉紅:像它這樣子的兔子,13天內眼睛都沒怎么睜開,十五天眼睛才會開開。
記者 劉婷婷:它雖然眼睛沒有睜開,身體在行動。
丁曉紅:一碰它的時候,它以為有吃的,它嘴巴就會湊過來。
記者 劉婷婷:它要爬出去了。
這只小兔出生才六七天左右,放在手掌上,柔柔弱弱的。可別小看了這位兔媽媽,它可是生育能手,一只母兔,一年可以生45只左右的小兔仔。
丁曉紅:兔子應該講是哺乳動物里最能生的,它是雙子宮,它有兩個子宮,見效很快,很快可以見到錢,農戶去推廣很容易,你不需要多講,他一看就懂。
再加上丁曉紅是個外來媳婦,原來一點養殖經驗都沒有,竟然能把兔子養殖的這么好,這讓從小就養兔子的農戶們很動心。
農戶 黃金時:我們一看有幾百頭,幾千頭,這樣養我們就跟著她養。
農戶 吳炳祥:我們家里就是養幾十只種兔,比出去打工劃得來,所以說我們就決定養兔子。
當地有“無兔不成宴”的傳統習俗,紅白喜事擺酒都會有黑兔這道菜,所以黑兔一直比白兔賣價高,一點也不愁銷售。不過,隨著合作社養黑兔數量的增加,丁曉紅開始開拓外地市場,情況就不一樣了。她到廈門,龍巖等地開設店面,銷售白條兔。這在當地人人皆知的黑兔,在外地卻根本賣不出去。
丁曉紅:黑兔那個皮一塊一塊黑斑,不是被消費者所接受,他覺得這個兔子以前沒有見過,這個送給我可能都不敢吃,這個黑的東西,居然還在消費者的眼里,還是一個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