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7月末公布了上半年的就業數據。
此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也曾透露,目前,中國上半年的就業數據初現新增苗頭,但是整體就業形勢壓力仍大。
就業數據回升苗頭較好
統計局公布的季度報告表示,2009年上半年的就業壓力與2008年下半年相比有了明顯下降。并列舉了一系列數字:二季度末,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比一季度增加了378萬人,增長2.6%。其中,東部地區增加56萬人,增長1.6%;中部地區增加80萬人,增長1.8%;西部地區增加242萬人,增長6.5%。
今年從一季度始,全國就業開局良好,據人保部統計,一季度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為全年目標900萬人的29%;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0萬人,為全年目標500萬人的24%;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5萬人,為全年目標100萬人的35%。
整體就業形勢壓力仍大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在7月16日曾經表示,與2008年上半年相比,中國的就業雖然有所回升,但離增加就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當前就業仍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西南地區農業人才就業招聘狀況
2009年上半年企業提供職位分類匯總如下:
2009年上半年求職者求職職位分類匯總如下: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企業招聘職位上園林園藝類需求人數位列第一,達到29.00%,求職者應聘為20.78%,為列第三,雖然數據大體相當,但職位還是存在一定空缺,對園林園藝類求職者來說這是一個利好信息。位列需求第二位的為銷售類達到25.74%,而求職者供給只占8.06%,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銷售類人才每一個企業都很缺,特別是有經驗的銷售精英。在行業銷售類職位中,以飼料畜牧業需求居多,據數據分析,此類專業人才比較青睞技術服務類職位,對銷售這個富有挑戰的職位“不太感冒”。為什么這些職位不太受人歡迎呢?主要原因有這些職位對自己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還有就是此類職位長期出差在外,許多求職者都喜歡固定呆在某個地方。由于用人單位與求職者觀念的不一致,導致了這種觀念的進一步分化,同時造成技術服務類人才相對“過剩”。在2009年下半年,立志奮斗于技術類的部分求職者可以轉變觀念,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去做銷售,解決一些實際技術類問題,在充分發揮自己獨特優勢的同時,所獲取的報酬也一定更豐盛,同時也會比純粹以銷售出生的人更容易做出業績,畢竟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服務乃第一手段。
職位需求按地域劃分,省份城市占86.60%,位列第一位為成都市,占38.31%。求職者職位供給方面,省份城市占70.57%,位列前兩位的為成都市、昆明市。其中較大缺口的為西南地區眾多的二線城市,位于二線城市的很多企業發布職位后一個月內都很難收到幾份如意的求職簡歷,讓苦苦尋求人才的企業“望才興嘆”。農業領域內除園林園藝內外,畜牧養殖、種植花卉業都位于主城區外,很多企業都將基地建在縣城或者更利于種植養殖的山區。盡管用人單位提供了較豐厚的報酬,由于求職者這種“大城市”情節,使這種供求矛盾長期存在并繼續加劇著,企業尋求不到人才,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在二線城市給你月薪2000,省會城市月薪1500,你愿意選擇哪個?肯定這之中很多求職者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省會城市。在求職者結構上,喜歡定居大城市的以沒有經驗的人士居多。這類人士才出生社會不久,對目前的職位需求以及整個農林牧副漁行業認識不足,不愿意去非省會城市或地區發展,在久之不能尋求到與專業相關的職位后,為解決生計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行,這樣一步步造成專業人才的流失,加大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缺口。另外才畢業的求職者由于定位不足,很多人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至多半年左右,頻繁跳槽,用人企業剛把你培育為熟手后又要去招聘新職員,這類情況下,企業肯定十分愿意選擇有經驗的求職者。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的企業在能不招應屆生的情況都不會招聘應屆生的。
就整個涉農行業而言,鑒于行業的特殊性,80%的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上到管理層,下到執行層都是攀親帶戚,這給企業管理及運作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很多求職者都不愿意去這些企業謀求職位。以致于現在的農林牧漁企業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企業中許多職位的招聘都是朋友介紹。對于企業來說,這不失為一條較好的招聘渠道,但若運用不當,就會造成企業內部小集體的出現,也可能出現集體辭職的情況。
2009年上半年的招聘求職狀況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富有經驗的專業類技術人才缺口較大。西南地區農林牧漁企業發展相對較晚,與東部及沿海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性。在畜牧行業,目前專業技術類人才都聚集在中東部及沿海地區,西部地區人才相對匱乏。養殖業方面,受產品市場需求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養殖已經由傳統的生豬養殖逐步擴大到家禽、漁業、牛羊等產業的集約養殖上,目前與之相關且有一定技術經驗的人才在西部地區尤為搶手。為了獲得這類專業技術人才,各企業都開出了很優厚的待遇,藉以盡可能更快、更多地把專業人才收之麾下。隨著西部地區整體養殖事業的發展,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到西部發展,減少東西地區的行業發展差距。
西部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造就了園林園藝業的快速發展。這部分企業目前發展勢態良好,求職者與企業需求供求矛盾不算太大。
花卉種植業取得較快發展的當屬昆明市,其產業群基本集中在昆明市呈貢縣與嵩明縣的阿子營地區。目前很多公司都急需專業類人才,特別是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阿子營地區,立志于這方面發展的求職者可以多多關注此方面。
在化肥、農藥等資源環境業上,品牌企業多為西南地區之外的,本土品牌較少。目前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在西部地區開始設立分廠、分公司,這定將會聚集越來越的專業類人才來西部發展。
從2009年上半年企業求職者雙方匹配程度來看,求職者更青睞于規模較大的企業。一般知名企業在發布職位后,在較短時期內就會收到較多的求職簡歷,而同時中小企業則是“門可羅雀”。這種現象基本上在各行各業都可以看見,分析原因主要有:
1、大企業福利待遇好,可正常休息。一般進入大企業,企業會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購買保險,享受國家法定的休息日。而眾多小企業則在這些方面都不能保證,在小企業中簽訂勞動合同、購買保險的屈指可數,休息日直接由老板說了算。盡管部分小企業開出的薪資可能高于大型企業,但在能選擇的條件下,求職者還是會更傾向于大型企業。
2、大企業培訓機制好。一般在大型企業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對自己的員工進行各種培訓,優秀者可能還會送去進一步深造學習。而很多中小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自己根本沒有那個能力與精力去培訓自己的員工,他們一般都招聘有經驗的能立即上手的員工。
以上兩點是大企業的優勢,那么作為中小企業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答案肯定是有的,不然其也沒能力參與市場競爭。小企業由于都在快速發展中,許多機制及模式都在逐步完善,這給予有能力的員工更多的發展機會。在小企業,基本上不是專人專職,而是一個人可能交叉負責幾類事務,無疑這對大家的綜合素質發展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時小企業由于規模不大,在遇到一些較棘手或重大的發展機遇的時候,與大企業相比能很快做出反應,這對員工的綜合素質也是一個較高的要求,所以求職者在小企業中也有較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