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又發現,當地有一種土黃牛,肉質非常好,可以前人們基本上都是養來耕地的,沒有人搞規模養殖,賣牛肉。
賀根覺得,良好的市場行情,再加上有特色的品種,肯定可以掙錢,他決定,回來以后就養這種土黃牛。
2011年9月,賀根正式辭掉老師的職位,回家創業,他等父母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一些之后,就把回來的原因告訴了他們,雖然心里還是不大情愿,但兒子一片孝心,父母最后還是同意,讓賀根試一試。在父母的支持下,賀根花了16萬,買回了14頭當地的土黃牛,放養在山上,3個月之后,把牛一轉手,就賺到了3萬多。
父親賀國剛:賺錢這個方面心里挺舒服的,畢竟那就是那么短時間,沒有幾個月的工夫,就賺了幾萬塊,在農村這個收入是不錯的。
2012年年初,賀跟投入了手頭上的20多萬塊錢,又從親戚朋友那借來了50多萬,新建了牛舍,買回了110頭土黃牛。為了提高出肉率,他把小牛和母牛趕到山上放養,70多頭公牛全放在牛舍里圈養。規模擴大以后,他才發現,養牛比當老師難多了。
首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給牛打針。賀根上學的時候學的是機械工程,打針他根本不會,牛好像也很怕。
記者:你這針頭,打完針頭還留上面了?
賀根:牛有時候要動撒。
記者:不熟練是吧?
賀根:那不是不熟練,這個很正常撒,因為一插進去,牛痛,雖然不怎么專業,但治牛的話,還可以。
為了把牛照顧好,賀根每天早上5點鐘就要起床去割草。
因為沒錢請幫手,所有的活都要他和父親兩個人分工干。剛開始的時候,賀根把這些活干完,常常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不過讓他覺得最為難的其實還是資金問題。
賀根妻子方汝朋:手頭上的錢就從來沒有積起來過,一個月下來的話,有的時候得花十幾萬,有的時候花幾萬塊,最少每個月就是是一萬多。
為了緩解資金的緊張,賀根打起了牛糞的主意,他跟農戶聯系,說好了120塊一大車,因為沒錢雇人,他只能這樣一鏟一鏟的把牛糞鏟到小車里,然后再裝進大車送給農戶。常常一不小心就把牛糞弄到了嘴里。
賀根:比如說這車子裝了大半車,我把這個鏟進去的時候,有時候倒快了一點,那個糞就濺到嘴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