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簡介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始建于1983年,是由中國政府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合作建立而成,隸屬于國家林業局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事業單位。
自成立起,中心綜合開展大熊貓行為、生態、飼養、繁殖、育幼、生理生化、內分泌、遺傳、疾病防治、人工復壯、種群監測等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發表了《外源酶對大熊貓日糧營養物質消化率影響的研究》、《圈養大熊貓在獸舍與半野外條件下的行為和習性的初步比較》、《凍存液添加維生素B12解凍液添加BSA及肝素對大熊貓精子的影響》、《GIS在臥龍野生大熊貓種群動態及棲息地監測中的應用》、《野化培訓大熊貓的食性及其對拐棍竹的選擇利用》等數百篇科研論文。
通過二十年的艱苦攻關,基本解決了大熊貓繁殖領域“配種難”、“受孕難”、“幼仔存活難”的三大難題,實現了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的持續穩步增長,擁有了一個具有活力、可自我維持和發展的圈養大熊貓種群。從1991年至今,中心共繁殖大熊貓110胎162仔,成活145仔,使人工圈養種群數量由1991年的10只發展到了2009年底的153只,約占全世界圈養總數的60%,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人工圈養種群。中央政府于1999年3月、2007年4月贈送香港特區政府的4只大熊貓和2008年12月23日贈送臺灣人民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均出自中心。此外,中心與美國圣地亞哥動物園、華盛頓動物園、日本神戶王子動物園、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泰國清邁動物園、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動物園、香港海洋動物園、臺北動物園等飼養單位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科研人員互訪交流頻繁。中心在總結多年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出版了《臥龍的大熊貓》、《大熊貓繁育研究》、《大熊貓人工育幼操作手冊》、《圈養大熊貓行為及其研究方法》、《大熊貓飼養管理》等多部專著。
通過多年的努力,中心為大熊貓的遷地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已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繁育和研究基地,成為國內外大熊貓科普教育和科研合作需求大熊貓的主要輸出基地,是國內、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平臺,樹立了我國在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自主創新的良好形象,是瀕危野生動物科研、保護的成功典范。
(由于受到“5.12地震”的破壞,位于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轉移到雅安碧峰峽基地,災后重建后中心將成立三個基地即:臥龍基地、雅安碧峰峽基地、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
中心管網:http://www.chinapanda.org.cn/
招聘聯系方式:
E-Mail: hr_ccrcgp@yahoo.com.cn
聯系人:陳老師、宋老師
聯系電話:0835-2318146
傳真:0835-2318222(人力資源部收)
招聘職位信息更新發布網站:四川省人才網 西南農業人才網
招聘職位:志愿者野外科考輔導員、大熊貓飼養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駕駛員
獲取更多實習招聘求職信息,可加入農業實習招聘求職QQ群(群號:617830737),請點擊此處 >>直接加入。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在西南農業人才網的招聘地址為:http://www.88888263.com/Company/ListCompany-eNFx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