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瑪高科園農工程有限公司是從事農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發和推廣的專業公司。國家高新技術7ahr.com企業(科技部編號:0751212B0943)。公司擁有1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四川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國產化香水百合高效規模化繁育體系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四項技術空白,并獲科技進步獎。公司擁有專業技術團隊、GMP標準種苗工廠化生產線及控溫溫室、商品大棚、高山育種場,能系統地從雜交選育、改良品種到生產種苗和商品。
公司是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西部確立的兩個國家級的花卉(百合)研究中心之一--國家花卉工程(百合)技術研究中心,四川唯一的國家專業花卉研究中心。在育成的11個百合新品種中,5個經世界權威的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審核,正式通過了國際植物新品種登錄,獲得新品種證書。是我國百合品種走向世界的第一例。
四川省農業廳為了提高四川省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體系水平,在全川建立四個脫毒馬鈴薯基礎苗供應中心。在充分整合喜瑪高科和四川農業大學各自資源優勢條件下,創新體制,在邛崍市喜瑪高科園農工程有限公司建立“四川農業大學薯類作物技術中心”,作為四川省脫毒馬鈴薯基礎苗供應四個中心之一,承擔四川省脫毒馬鈴薯基礎苗供應和脫毒種薯繁育任務,建立四川省脫毒馬鈴薯繁育網絡體系。
一.公司(百合中心、馬鈴薯中心)技術骨干介紹:
公司(百合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共12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9人。
1.莊 平,男,50歲,中國科學院華西亞高山植物園主任。“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百合)中心百合研發與推廣中心”客座研究員,國家林業部花卉咨詢專家。長期從事資源植物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各級科研課題1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8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項,獲國家林業總局新品種保護授權2項,主持研發大百合、青城紅珊瑚等野生觀賞植物新類型20余個。
2.董 偉,男,50 歲,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百合)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全國花卉專家庫”專家;“成都市科技評估專家信息庫”專家;中國園藝學會球根花卉分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園藝植物育種及生物技術研究工作,具有20多年花卉研究和管理經驗,擁有杰出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園藝行業影響力,與國內外建立了良好的技術合作關系。主持和參加國家、省、市重大科技攻關課題十余項;獲得多項科技成果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經主持了云南省科技廳重點攻關項目“百合種球商品化關鍵技術研究”和“隆格蘭優質百合、非洲菊配套技術應用示范”,獲得國家項目資金200萬元。主持制定了“百合商品切花生產技(Q/LGL02.1—02.7—2004)術規程” 、 “百合種球繁育技術規程”以及“百合種球質量標準”、“鮮切(盆)花質量標準”(Q/LGL01.1—01.7—2004) 、“鮮切花生產技術管理規程”(Q/LGL03.1—03.18—2004) 、“種苗質量標準”(Q/LGL04—2004)四項技術標準,通過了云南省技術監督局審定并備案。
3.技術顧問:張啟翔,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4.王西瑤,女,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四川農業大學馬鈴薯技術中心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馬鈴薯園藝育種及生物技術研究工作,與國內外建立了良好的技術合作關系。主持和參加國家、省、市重大科技攻關課題十余項;獲得多項科技成果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5.劉 帆,男,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研究員,日本關西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馬鈴薯園藝育種及生物技術研究工作,對脫毒馬鈴薯產業經驗豐富。
二.公司管理:
邛崍市喜瑪高科園農工程有限公司,現有管理人員4人,平均年齡35歲,全部為大學文化或中級以上職稱。
李 菲,男,42歲,先后就讀、學習于西南交通大學、鼎國國家重點分子實驗室。注冊建筑師、國家園藝學會終身會員;邛崍市喜瑪高科園農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百合產業基地負責人,長期從事百合科植物遺傳育種研究工作,主持“國產化香水百合高效規模化繁育體系關鍵技術”通過四川省科技廳重大課題鑒定,成為我國國產化香水百合產業發展體系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四項技術空白, 獲得科技進步獎;
擁有二項馬鈴薯繁育獨占技術。
“四川農業大學薯類作物技術中心”負責人。
三.實施的重大課題和產業項目:
1.四川國產化香水百合產業基地Ⅰ期建設:
第一步,在2010年—2011年已經開始,在GMP生產線生產100萬粒香水百合原原種球;移植在高山育種場依靠最新技術版本“國產化香水百合高效規模化繁育體系關鍵技術”指導,增殖成為1000萬粒商品種球(價值6000萬元)。利用一年中季節生產兩批共計2000萬枝切花,產值億元(批發價5元/枝計算);
第二步,從第二年起,隨著產能的疊加(每年生產1000萬粒商品種球、生產兩批共計2000萬枝切花,產值億元),每年產值二億元,實現利潤1.8億元。
2.四川省脫毒馬鈴薯繁育工程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
在2010年開始,在邛崍、漢源擴大生產規模,完成農業廳馬鈴薯育種任務,實現600萬粒以上目標;
3.西南脫毒生姜繁育工程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
西南三省一市唯一的脫毒生姜種源中心。聯合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所在2010年后,已經在邛崍、漢源擴大脫毒生姜生產規模,完成1000畝以上育種和商品生姜生產計劃!!
求職者還關注了以下企業: